中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达30
编者语:
2005年,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了世界变态反应大会和欧洲变态反应大会。作为世界变态反应学会的会员,林小平教授也亲临了那届大会,并现场见证了7月8日“世界过敏日”的确立。这对于现代人类健康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及深远的意义。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过敏性疾病常识,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2010年7月8日,81过敏网联合搜狐健康很荣幸邀请到沈阳军区全军呼吸内科及变态反应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林小平教授,为大家详解过敏性疾病常识和预防措施……
主持人:如今,“过敏”二字已经成为人们口中时常念叨的词语,究竟什么才是过敏呢?
林小平:观众朋友,你们好。今天是7月8日“世界过敏日”,在这里我和大家将就如何认识过敏性疾病,以及如何更好地防治过敏性疾病做一次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今天我喝了牛奶,或是吃了海鲜,或是吃了鸡蛋,甚至吃了水果,导致身上出现了很多疙瘩,或是有点气喘,或是出现喷嚏流涕等等,这些现象都是过敏反应。什么是过敏反应呢?其实就是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不管是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是接触性的还是注入性的,通过这四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之后,我们体内产生的一种很异常的反应,这种异常的反应就叫作“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敏反应呢?就是因为外界的物质进入体内之后,它使我们机体产生了一种IgE抗体,这种特异性IgE抗体使我们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表现。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非过敏反应的重要标志。
主持人:过敏性疾病包括哪些种类?
林小平:可以这么说,过敏性疾病可以影响到人类的所有器官。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各个组织,例如耳鼻喉、呼吸道、皮肤、血液、消化道等等都会由于外界物质诱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呼吸道最常见的就是哮喘,众所周知哮喘发作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鸣,严重的哮喘会导致窒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喷嚏流涕、鼻塞鼻堵、结膜的充血和水肿畏光、眼睛发痒等等,这些也是过敏性症状。同样,在皮肤上也会出现很多过敏性症状,例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还有特应性皮炎,以及各种过敏性紫癜等等。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对牛奶过敏,对水果过敏,对鱼虾过敏,对蛋类过敏等,一旦食入体内之后,我们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也可能出现耳鼻喉症状,也可能出现皮肤上的症状,但更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简而言之,过敏性疾病是全身的一种过敏反应,它是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林小平: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总得来说,有四大因素,它们分别是环境、遗传、个体特异质和免疫系统紊乱。遗传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当然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遗传,但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存在。假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有过敏症状,比如母亲有哮喘,但父亲没有,那么这样的遗传概率大概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比如父亲是过敏性鼻炎,母亲有哮喘或皮肤病等等,那么这时候的遗传概率可达到6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同样的过敏性疾病,比如都对尘螨过敏,都会表现出皮肤症状或鼻炎哮喘等等,那么这时候的遗传概率可以达到70%以上。我们再谈一下环境因素,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花草树木不断增加,人们对花粉过敏的概率就增加了。还有,在空气中难以避免的尘螨、霉菌等等,这些都是容易引起机体过敏的重要过敏原。所谓的个体差异,也就是特异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特异质,这些具有特异质的人群大概只占到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有些人对什么都不过敏,而有些人却对某些物质过敏,这就是个体特异质所导致的不同表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免疫系统紊乱。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侵入体内有很大的保护作用。当免疫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平衡失调的时候,它就不会表现出保护反应,也就是免疫耐受反应,而是表现出对机体的损伤性反应,从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邵沛)
主持人:致敏原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的呢?
林小平:外界的过敏原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导致过敏反应。第一类是吸入,主要包括尘螨、花粉、霉菌等。第二类就是食入,就是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主要表现在饮食上,比如蛋白、牛奶、香蕉、荔枝、芒果等都有可能引起过敏。还有表现在服用药物上,比如抗生素、镇静药、抗风湿类药物等等。第三类就是接触,比如现在的美容美发、衣服凉鞋都有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或是湿疹等。第四类就是注入,比如注射青霉素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蚊虫叮咬也是通过注入引起过敏反应。
主持人:目前,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是多少?
林小平:对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是在30%左右,从年龄层次的分布来看,儿童的发病率要高于成人。到现在,我国还没有非常权威的研究数据,但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进行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从全世界来看,过敏性疾病已经在呈流行趋势发展。有确切数据统计,全球的哮喘患者达到3亿人,过敏性鼻炎患者达到5亿人,而且根据2007年的统计显示,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以每年10—20倍的速度在增加,估计在2010年,影响世界人群的患病率可以达到40%。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就是过敏性疾病。
主持人:过敏性疾病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确诊?
林小平:对过敏性疾病的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诊断明确,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何来诊断过敏性疾病呢?第一要看患者的病史,他的家族史。第二是看他的症状和体征,比如有的患者一到夏天就会出现喷嚏流涕,而且眼睛痒,甚至出现胸闷气短,但到了冬天就会转好,他有很明确的相关季节规律。同时,观察他的临床症状,例如鼻炎会有充血水肿,哮喘会出现哮鸣音等等。
第三就是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皮肤点刺试验。我们通过使用不同过敏原制成的皮肤点刺试剂,给病人做皮肤点刺试验,来看他的反应强度,来确认患者是否过敏。第二类是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就是从病人身上抽取血液离析之后,专门用特异性的抗体检测仪,来检测他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抗体分为1—6级,如果1级以上就属于阳性,通过这些等级来区分患者的过敏程度。第三类是特异性的局部激发试验。比如说,这个病人一到秋天就出现喷嚏流涕,但冬天没有事情,那我们就怀疑他可能是蒿草过敏,于是我们就选择蒿草过敏原来对他进行支气管粘膜的激发试验,或是进行鼻粘膜的激发试验,抑或是眼结膜的激发试验。假如患者是食物过敏,可以通过对他进行结肠粘膜的激发试验,来确定该患者是否过敏。通过以上这三种手段,就可以对患者做最准确的诊断。
主持人:目前,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林小平: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来看,我们现在主要有四个战略:第一,回避过敏原。有的病人一到秋季就出现喷嚏流涕,有的孩子一回家或打扫卫生时就会出现哮喘发作,那么这就说明他有明确的过敏原,也就是吸入性过敏原,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清洁干净,室内保持干燥通风,这样就使各种过敏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吸入体内。第二,进行药物治疗。这种药物治疗师属于对症治疗。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后,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有多种,我们一定要挑选副作用最小的,临床效果最好的、起效最快的、作用时间最长的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其次我们要选择抗白三烯药物。白三烯是重要的过敏介质,它可以影响机体的各个器官。所以,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另外,还可以局部使用激素治疗,比如患者选择鼻部用激素,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性激素等等。这些都是对症治疗中常用的药物。
第三,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就是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包含多种方法。
第四,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在今天——世界过敏日,我们在网上进行这样的交流。不管你有没有这种疾病,我们都可以从感性上认识到什么是过敏性疾病;当有了病后,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医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过敏性疾病等等。只有了解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捍卫健康、保护自己。
(责任编辑:邵沛)
主持人:夏季时节,该如何预防花粉症?
林小平:在夏季、春季、秋季,都会有不同的致敏花粉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花粉症在我国是一个多发疾病。有的病人总认为自己是热伤风,其实这是花粉过敏引起的鼻部症状,非常有季节性。花粉为什么是一种很强的致敏原呢?因为它本身含有一种花粉蛋白,它本身的体积非常小,很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过敏。夏季本身又是户外活动的高峰,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像感冒的症状,有没有胸闷气短,还有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眼睛的特殊表现,例如眼睛痒、怕光、流泪等等。如果出现这类症状,要及时去看医生,及时用药,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自己。
那么,花粉过敏的患者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我们可以通过涂抹一种花粉阻隔剂,通过这种软膏吸附在鼻粘膜上,外界的花粉就不容易被吸入体内。另外,要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不管你有没有症状,都必须用药。还有就是在花粉症出现前的半年,及时开始免疫治疗,千万不要等到症状出现,再进行免疫治疗,那就为时已晚了。还有一种就是“候鸟迁移”,比如北方花粉盛行的时候,可以躲到南方去。因为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出现致敏花粉的种类也不同,比如北方最常见的致敏花粉是蒿草和豚草,华东地区最常见的是葎草和梧桐,南方的法国梧桐、苋菜类、梨科类的植物花粉都可以导致过敏发生。在我国有一个最普遍的致敏花粉就是豚草。尤其是在夏天,是致敏性最强、密度最高的花粉。
最后,我想告诉花粉症患者,千万不要对这种疾病产生恐惧,只要我们把防护工作做好了,及时把药用上了,我们就可以顺利平安地度过花粉季节。
专家简介:
林小平 女,沈阳军区全军呼吸内科及变态反应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瑞典哥德堡大学临床免疫系、变态反应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世界变态反应学会(WAO)会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变态反应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学组组长、沈阳军区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过敏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专业,对过敏性哮喘、鼻炎、荨麻疹、湿疹、花粉症、过敏性肠炎、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疾病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27年来致力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深造诣。曾两次赴瑞典哥德堡大学临床免疫系研修,高级访问学者,并完成在职博士课题与论文。获9项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荣立三等功两次。是全军、全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目前该学科在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标准化免疫治疗技术已达国际水平。
(责任编辑:邵沛)
上一篇:酷暑常备的防暑药
下一篇:抗生素使用过度和不足 都是“滥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