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过敏性皮肤病需避开哪些过敏原
秋冬季节周围被皮肤病困扰的人一下多了起来。很多人去医院诊治后常得到的结论是:你过敏了。那么过敏性皮肤病是怎样发生的,都有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应该怎样防治呢?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韩秀萍教授。
过敏性皮肤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韩秀萍介绍,过敏性皮肤病是指由变应原引起机体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的皮肤病变。变应原亦称过敏原,通过食入、吸入、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或通过与皮肤接触而引发多种过敏性皮肤病,其主要表现是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病因复杂,多为食物、药物、感染及各种物理性因素如冷、热、日光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时起时消反复发生。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等、日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某些食物等均可诱发湿疹,临床表现亦呈多样性。可表现为脂溢性湿疹、乏脂性湿疹、手部湿疹、口周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等。病程较长,易反复。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先天性过敏体质,多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家族性倾向,可于婴儿期发病,持续终身。婴幼儿期表现为面部、四肢及躯干红斑、丘疹、渗出等,瘙痒剧烈。儿童期皮疹主要分布在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皮肤干燥常见。青少年期及成人期可为干燥肥厚的斑块伴剧烈瘙痒。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
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面市及滥用药物等增加,药物性皮炎发生率不断增高,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诊断过敏性皮肤病?
患者就诊时,医生会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业余爱好、特殊习惯、周围人群等各种情况下可能接触到的变应原,另外可行过敏原包括食入性和吸入性等的检测,以及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点刺试验等检查,进一步寻找可能致病的因素,必要时需行免疫系统机能测定、内分泌机能测定等来查找内源性病因或加重因素。
怎样防治过敏性皮肤病?
韩秀萍介绍,对于过敏原明确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及脱离过敏原。如某些食入性变应原,可以通过忌口来进行,某些吸入性变应原不易完全脱离,可降低其浓度。如不在居室内养宠物,少养花,居室清洁,减少尘土等。床铺被褥外层勤洗勤换,减少其聚集尘土和尘螨生长,可以大大降低尘螨浓度。消除室内漏水的水池,少养需水量大的花草可以减少霉菌变应原的量。日光、压力等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局部受压等。仅仅脱离致敏原如果病情不能缓解,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用药,包括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及免疫调节剂等。但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这类患者经常会出现交叉过敏、并发过敏及多发过敏等,更增加了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难度,这就需要患者与医生积极的配合及自身的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的发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