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江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近一年来既开展了“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又开展了“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很多家长和临床医生,对二者的概念和意义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检验科专家简单的作一介绍,希望对患儿家长和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食物过敏是指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在消化过程中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以IgE增高,被认为是临床最早表现出来的过敏反应症状,可累及1 个或多个系统。包括胃肠道、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表现为2 个或2 个以上器官症状。速发型胃肠道反应常伴皮肤黏膜和或呼吸道症状,为进食后数分钟到2h内发病。摄入过敏食物可很快出现皮肤症状或使皮肤症状加重。有的患儿则表现为反复呕吐、大便次数增多、食欲差、间断性腹痛、阵发性哭吵及生长发育迟缓。
食物过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肠道黏膜的通透性、病毒感染及过敏原的量、最初接触的时间等。目前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人们对食物过敏认识提高及与我们饮食结构改变,动植物蛋白摄入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及婴儿期添加动植物蛋白类辅食提早有关。婴儿期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大分子物质在肠道通透性高,加之机体Th2占优势有关。而对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过早添加辅食,易导致食物过敏。大多数食物过敏患儿预后较好。食物过敏出现时间与辅食添加时间顺序密切相关。大多数牛奶、鸡蛋过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耐受,但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却向着其他食物、吸入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方向发展。早期干预减少小儿食物过敏反应将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促进机体Th1/Th2平衡,从而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
食物不耐受是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份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免疫机制的过敏反应和酶缺乏、药理作用以及其它一些未定义的作用;食物不耐受不包括细菌、霉菌、病毒、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和主观厌恶某种食物的心理反应。
食物不耐受的病理机制是:不耐受食物进入人体→机体产生特异性的食物IgG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无法清除的免疫复合物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免疫损伤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各种慢性症状或疾病。症状表现如下: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6849735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