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胃息肉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20 19:54:26 浏览次数:1595

息肉是指胃粘膜表面的一种良性、局限性、增生性病变。按其组织学改变可分为炎性息肉、赘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称增生性息肉、分化性息肉或假性息肉,包括特异性感染性肉芽肿(如真菌、血吸虫、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所致的肉芽肿);非特异性粘膜赘(如慢性疣状胃炎);非感染性肉芽肿(如结节病、Crohn病、嗜酸细胞性胃炎、假性淋巴瘤等)以及间质增生性息肉(如单纯局限性息肉样上皮增生)等。赘生性息肉主要是指上皮良性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病(腺瘤病)等。错构瘤性息肉为大量增生的、形态基本正常的腺体所形成的乳头状结构。病变可呈多发性或为胃肠道粘膜息肉病的一部分;伴口腔和唇粘膜色素沉着症者则称粘膜息肉黑斑综合征或Peutz-Jegher综合征。

炎性息肉系由炎症引起的胃粘膜上皮或腺体过度增生,而并非真性肿瘤。通常不发生癌变,约占胃息肉的80%,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息肉可发生于胃的各部,但多发于胃窦部。息肉呈圆形,表面光滑,以无蒂者为多见。息肉一般在0.5cm左右,超过1cm者少见。单发或多发,常伴有糜烂。腺瘤性息肉为胃粘膜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占胃息肉的20%左右。一般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在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及恶性贫血患者中发生率较高。Peutz-Jegher综合征常有遗传倾向。

胃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其发生率为10%左右。如为多发性息肉,其恶变率达30%—40%。息肉体积大小对有无恶变非常重要。如其直径小于2cm,仅1%—2%可能恶变;如直径大于2cm,恶变率可高达30%—40%。胃息肉在无并发症时常无症状。如息肉较大或伴炎症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伴有溃疡可引起出血,可能导致骤然的大量出血,亦可能为潜性出血。带蒂息肉可嵌入十二指肠内而引起呕吐。由息肉引起的胃十二指肠套叠者则极少见。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