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迎接入伏,享受健康小贴士
www.patfun.com首发转载注明 作者:卓康 发布日期:2023-07-12 10:23:24 浏览次数:2 标签:其他疾病 

即将迎来入伏,是时候了解一些健康小贴士了。入伏指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躲藏在地下的时期。每年我们都会经历三个伏天,根据我国干支纪日的排列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开始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

 

初伏和末伏各持续十天,而中伏的天数根据年份而有所不同,有的年份为十天,有的年份为二十天,例如今年的中伏就是二十天。

 

当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与中国的长中伏相遇,酷热的天气不可避免。事实上,北方地区在六月下旬已经开始升温,北京甚至连续三天超过40℃,打破了历史记录。这种炎热天气让人感到闷热难受,缺乏活力,食欲也不振。

 

在这40天的伏天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让我们来聊一聊养生的角度。

 

总的来说,有两点需要注意:“防暑邪”和“养阳气”。

 

“防暑邪”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的说法:“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这说明暑邪和人们熟知的风、寒、湿等病邪一样,同样可以成为导致疾病的邪气。中医理论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性质炎热,暑邪侵袭人体,往往直接影响气分,导致多汗。过多的汗液不仅会伤津,还会耗气。因此,除了出现口渴爱喝水、尿液偏红少量等津液受损的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津液和气的损耗过度,会导致突然昏倒、失去知觉等危急症状,也就是所谓的“热射病”。

 

因此,在正午高温时段,不建议进行户外运动。但对于辽沈地区来说,早晚温度还是比较宜人的,尤其是清晨适合进行一些适量的运动,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少年可以选择跑步、打球等运动,而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健步走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出汗。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夏季对应人体的心脏,而“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汗液容易伤害心气。

 

在运动出汗之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间,以防止汗液排出时毛孔打开,让寒邪乘虚而入;

及时适量补充水分,最好选择淡盐水,不宜饮用纯甜水,也不宜空腹喝冰水,以免寒邪直中中焦,损伤脾胃。

“暑多挟湿”

夏季除了气温高之外,雷雨天气也时常发生。北方的伏天往往是汛期,不亚于南方的雨季。因此,在“防暑邪”的同时,还要注意“祛湿”。

 

如果您在伏天出现头身困重、四肢酸痛无力、皮肤麻木、关节疼痛加重、食欲减退、纳差纳呆、舌苔厚腻等一系列症状,那么您很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中医将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防止外湿主要注意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和衣物环境的干燥。防止内湿主要注意饮食调节,宜选择清淡少辛辣油腻的食物。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常见的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效。在夏季,喝一碗绿豆汤或绿豆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薏米红豆粥:既能祛湿,又可补心健脾。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而红小豆除了利水消肿、健脾养胃外,还能补血养心。将二者熬制成粥,具有健脾养心祛湿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可以加入山药以增强健脾功效。

“养阳气”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为阴,夏为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伏天则达到了顶峰,是“阳中之阳”。根据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一样,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伏”指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躲藏在地下,因此伏天可以说是人体养阳气的最佳时节,尤其是那些平时手脚冰凉、怕风怕寒,冬天容易患咳喘病的人,更应该借助伏天来补充阳气。

 

那么,如何“养阳气”呢?

 

晒太阳:这是最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晨8-9点左右的时间晒太阳,此时太阳刚刚升起,温度还不是很高。多晒背部有益于扶助阳气,因为按照阴阳理论,人体的背部属于阳,而督脉主要循行于背部,被称为“阳脉之海”。但也要注意不要晒得太久,晒后不要直接进入低温的空调房间,以免寒邪乘虚而入,反而对健康不利。

泡脚:在伏天泡脚不仅可以祛除暑湿,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动阳气。体寒的人可以适当加入艾叶、吴茱萸、肉桂等中药,效果更佳。但是,在伏天泡脚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温热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微微出汗即可,以免多汗而耗气。

中医传统疗法:例如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和《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理论,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一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感冒等,在夏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或消除冬季易发疾病。通过在伏天这个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期进行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可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

|健康时报  https://www.jksb.com.cn/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bussiness@analyzefocus.com)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0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