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儿童感冒 为何易患中耳炎
作者:飞华健康网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 锻炼 其它 

发布时间:2012/06/19 11:49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编辑:kangdongxu我要评论

孩子感冒发热在所难免,不过您知道吗?孩子因耳部尚未发育完全,感冒时很可能细菌侵入耳腔,导致中耳炎。临床数据显示,约有10%至15%的孩子会在感冒时并发中耳炎。那么,儿童中耳炎到底会有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家长又该如何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反应,及时治疗中耳炎,减少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呢?

如何预防小儿中耳炎

孩子反复患上中耳炎,易转为慢性中耳炎,这就会影响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发育。为此,学会预防孩子中耳炎非常重要。

对中耳炎的预防,可从预防孩子上呼吸道炎症开展:例如,增强抵抗力,重视饮食营养,增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的摄入,适当活动、注意保暖,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同时避免到过于嘈杂和众多人群的场所,减少感冒疾病的发生。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春秋好发季节,应及时给予鼻腔局部喷药、并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预防。一般来说,有过敏体质的小孩如不进行预防,很可能在感染的基础上诱发中耳腔积液,产生分泌性中耳炎。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上急性中耳炎,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转换成为慢性中耳炎,对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带来影响。

孩子为何易患中耳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很高,占小孩耳部疾病的首位。分泌性中耳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有密切关系,数据显示,感冒发热的孩子中有10%至15%伴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至4岁。孩子本身的解剖特点是咽鼓管连接中耳与鼻咽部位的管子呈水平状,感冒后细菌较易进入中耳引起发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高峰又集中在学龄前,这些孩子若是没有及时发现,病程可能超过2至3个月,有的还可能转化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甚至粘连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约为2%,一旦患病,孩子的听力能力就可能有所影响。临床上我们发现,分泌性中耳炎转为慢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细菌反复侵入耳腔;另一方面是孩子因反复感冒导致腺样体肥大,造成咽鼓管咽口长时期慢性阻塞,最终患病。

怎样早期发现中耳炎

早期发现孩子的中耳炎,家长要发挥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说耳朵痛、耳朵流脓,家长会警惕是否患有中耳炎;但一些状况并不典型,家长往往容易忽视,这里我们就做一下详细介绍:新生儿婴儿期晚上反复哭吵无法入睡,可能是耳朵痛;孩子讲话声音明显变响,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孩子鼻子堵塞厉害,并伴有耳朵感觉闷,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积液;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啊?啊?,需要重复几遍才能听清楚,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反复感冒发热;睡眠时经常打鼾。

如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建议您不妨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论及检查,医生会首先用电耳镜观察鼓膜和中耳腔进行初步判断,再通过一系列先进听力学检查进行确诊,辨别出孩子是否患有中耳炎,中耳炎的程度是急性还是慢性,以及听力损伤情况。此外,医生还可通过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观察其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程度,再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系统治疗。

如何治疗儿童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医生会根据中耳炎的病程程度,最终决定治疗方案。急性中耳炎伴有中耳腔积液,通常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包括局部滴耳液、滴鼻液,同时治疗感冒。如药物治疗无效,还可进行咽鼓管吹张和理疗。这样一方面可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可将中耳腔听小骨粘连,以此来改善孩子听力。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发作成为慢性中耳炎,并出现明显积液,这就应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中耳腔置管引流术,将中耳腔积液引流在外,同时进行内窥镜下腺样体削除术,从根本上消除发病原因。如果慢性中耳炎没有明显积液,则可进行内窥镜下腺样体削除术,加上中耳腔灌药术,如此一来,孩子复发中耳炎的几率将会非常小。

文章转载于:飞华健康网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