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偏头痛可能是脑瘤 脑动脉瘤如何诊断
作者:家庭医生在线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 非处方药 其它 

美国医师协会专家桑德拉·福里霍弗博士表示,如果过去没有发生过偏头痛,或者没有出现偏头痛其他症状(视觉光环、头部跳痛或怕光等),突然严重头痛则可能是脑溢血或脑动脉瘤的信号,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大脑损伤。这种情况危险极大,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脑动脉瘤还有这些症状信号

1、头痛:见于大多数病人,骤发劈裂般剧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

2、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3、意识障碍: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可短暂意识模糊至深度昏迷。少数病人无意识改变,但有畏光、淡漠、怕响声和震动等症状。

4、精神症状:表现谵妄、木僵、定向障碍、虚构和痴呆等。

5、癫痫:见于20%病人,多为大发作。

脑动脉瘤如何诊断?

(1)头颅CT:平扫头颅CT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它有下列作用:①明确有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线索。②结合增强CT检查,有时能判断出血病因。如显示增强的AVM或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能了解伴发的脑内、脑室内出血或阻塞性脑积水。③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

CT检查的敏感性取决于出血后的时间和临床分级。发病后1小时,90%以上病例能发现SAH,5天后85%的病人仍能从CT片上检出SAH,1周后减为50%,2周后为30%。Cr片上SAH的量和部位与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很好相关性。临床分级越差,CT上出血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2)头颅MRI:MRI对SAH检出率与CT检查一样,对颅后窝、脑室系统少量出血以及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判断多发动脉瘤中破裂瘤体等,MRI优于CT,但是动脉瘤夹闭后,头颅MRI检查是否会引起金属动脉夹移位,目前说法不一。

脑动脉瘤首选介入治疗

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高是它的缺点。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包括很多医生都存在严重误区,不少人认为,出血后忌搬动,更不能进行手术,以免刺激患者再次出血。“实际上,搬动本身并不会引起出血,引起出血的是血压的波动。”

而保守地等待患者恢复后再手术,患者极有可能在等待期出现再次出血,延误治疗时机。“出血后的5天到3周,是脑血管痉挛期,也是各种后遗症的高发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后遗症也会使患者致残。”韩主任介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较常见的有外科手术钳压及介入栓塞。外科手术需开颅,将出血的动脉瘤夹住,创伤较大。而介入治疗则是在股动脉穿刺插管,套微导管,将大小合适的钢圈送入出血部位进行栓塞。“通俗地说,这就像混凝土浇筑大厦,在破裂的墙基处用混凝土浇筑,再养护几天,使动脉瘤长死、萎缩直至消失。”

2000年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蛛网膜下腔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各占50%,而到目前,介入治疗已达到90%~95%,外科手术缩减为10%以下。

他表示,目前的介入治疗理念是:一旦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不管出血到什么程度,都要“秒秒必争”地进行介入治疗,尽快地使出血的动脉瘤栓塞,这才是阻断病情继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如果患者入住的医院没有神经介入治疗条件,要立即转院治疗。赵本山就是在一家郊区小医院确诊后立刻转到大医院进行了介入手术。

文章转载于:家庭医生在线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