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分类描述
2923人浏览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分类
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分类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个项目,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
低于正常值时: 减少: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正常值: 1.总数: 7~35/ (1.5×3cm)2。 2.分类: 原始型:0 (0%)。 早幼型:0~0.05 (0~5%)。 中幼型:0.10~0.27 (10%~27%)。 晚幼型:0.44~0.60 (44%~60%)。 裸核: 0.08~0.30 (8...详细
高于正常值时: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急性大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视力障碍,发烧,血红蛋白尿,紫绀,瘙痒,出汗异常,疲劳,头痛,感觉障碍,食欲异常,呼吸异常,消瘦,便血,肝肿大,脾肿大,关节疼痛
不适合做检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术前准备:病人按照医生吩咐摆好体位。
正常值: 1.总数: 7~35/ (1.5×3cm)2。 2.分类: 原始型:0 (0%)。 早幼型:0~0.05 (0~5%)。 中幼型:0.10~0.27 (10%~27%)。 晚幼型:0.44~0.60 (44%~60%)。 裸核: 0.08~0.30 (8%~30%)。 变性: 0.02(2%)。 高于正常值: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急性大出血等。 低于正常值: 减少: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检查方法:骨髓检查 检查过程: 1.选择穿刺部位 2.麻醉 3.固定穿刺针长度 4.医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o~40o角刺入。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 5.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注射器(10m1或201m1),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