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根松动的治疗方法
营养缺乏:营养素不足引起各种疾病;
营养过剩:营养素过多或不平衡引起的各种疾病(慢性退化性疾病)
现在营养过剩在营养不良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营养缺乏,特别是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营养缺乏病的分类
营养缺乏病分为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和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是指食物供应不足、饮食调配不当或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烹调方法不合理,造成饮食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含量不足或损失、破坏过多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继发性营养缺乏病是指某些疾病影响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或者机体营养素需要增加,或者营养素消耗排泄过多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症状。
营养缺乏病的病因
1、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原发 综合性缺乏,以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为主,消瘦
偏食可引起某种营养素缺乏,摄入不全面
加工烹调不合理
继发 疾病
2、营养素的吸收不良
药物干扰:
新霉素和秋水仙素造成绒毛的结构缺陷和酶的损害,使脂肪、乳糖、矿物盐、维生素B12等吸收不良;
消胆畸(降脂药)通过与胆盐结合而降胆固醇,这样就继发因胆盐缺乏而致的吸收不良;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或双磷酸酯均可影响钙的吸收
3、营养素的利用减少
肝脏疾病使营养素的利用率或储备能力下降 ; 尿毒症 肠道吸收钙的障碍; 营养素的拮抗剂 ; 遗传性疾病
4、营养素的需要增加
特殊人群:青少年;孕妇;乳母;
营养缺乏病的症状表现
营养缺乏病的发病过程是缓慢的,按其程度和时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其病理变化则经历了储存不足、生化病变、功能变化和形态改 变四个阶段,到了形态改变阶段,往往会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变,从而使病程再进一步恶化。在功能变化阶段以前,患者主诉或体检不易发现明显的异常,因此属于 亚临床缺乏。 近年来由于检验方法的进步,许多亚临床缺乏都可用实验室手段加以证实,从而对营养缺乏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所采用的补充剂量要适宜,不必要使用过高的治疗量或维持量,尤其对于有毒性副作用的营养素更应注意。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病人,要区别对待。最好是根据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来决定。
营养缺乏病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缺乏病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干瘦型
主要表现为明显消瘦,严重者呈现皮包骨外观;皮肤干燥松弛、多皱纹,无弹性光泽;皮下脂肪几乎消失,肌肉组织也明显消耗;头发纤细稀少,干燥易脱落;脉搏缓慢,血压、体温偏低;患者常常并发干眼病、腹泻,严重时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浮肿型
主要表现为水肿,轻者见于下肢脚踝部,重者可发展至躯干、面部,严重时出现胸水、腹水;皮肤出现干燥、角化、失去弹性与光泽,伴有红斑、鳞状脱皮,类似于糙皮病;皮下脂肪消耗不明显;毛发干枯、脆细,颜色变浅,无光泽:患者多并发呼吸道与消化道等炎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缺乏病的诊断治疗
人体测量
体重 体重在人体测量中是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在临床诊断上常被采用。 身高 皮褶厚度 常测部位为上臂三头肌及背部肩胛下的皮褶厚度,
形态学改变
头发 头发是一种容易获得且无损害性的评价样品,利用毛干和毛根的改变,可对集体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口颊粘膜 营养不良时,口颊粘膜细胞脆弱,对抗外伤能力下降,刮下粘膜细胞镜检时,残碎细胞百分数增加,营养正常者为5~10%,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者可高达70%。
生化指标
血浆蛋白 水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一般均低于30g/L,其他血浆蛋白如运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下降更为显著。干瘦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一般下降不明显,或者仅有轻微下降,发生并发症后急剧下降。 血浆氨基酸、氮平衡、尿肌酐身高指数、尿羟脯氨酸、免疫功能指标等进行评价
维生素B2缺乏症
病因
饮食长期缺乏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2含量丰富的内脏、蛋类、乳类及新鲜蔬菜 食物加工、储存、烹调不当,如加碱烹调,不注意避光储存等 胃肠疾病 VB2供应不足、破坏过多或者吸收障碍而引起VB2缺乏病发生; VB2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 :劳动强度加大或者机体处于应激等状态时,而未及时增加VB2
临床表现
有40多种黄酶需要核黄素做辅基,因此,它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涉及范围也较广,故缺乏病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口腔和阴囊的病变,即所谓口腔-生殖系综合征 。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有且囊毒。 明朝陈功氏外乎正宗称此病为肾囊风。 现在中医仍延用此名,称阴囊皮炎为绣球风。
口腔病变:
舌炎表现为舌呈紫红色,或红紫色相间呈地图样,舌裂,乳头肥大充血,先见于舌尖部,后波及其他部位,舌有疼痛与烧灼感,若累及咽喉部黏膜,则有咽痛; 口角有糜烂,裂隙和湿白斑,多为双侧对称。因有裂隙,张口则感疼痛,重者有出血、结痂和小胞疱也常发生。
阴囊症状
阴囊瘙痒为初发的自觉症状,夜间尤为剧烈,重者影响睡眠。皮肤损害可以大致分为红斑型、丘疹型或湿疹型三种类型。
多见于皮脂分泌旺盛处,如鼻唇沟、下颌、两眉间、眼外眦及耳后,可见到脂性堆积物,位于暗红色之基底上。
眼睛症状
有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形成并侵入角膜。角膜与结膜相连处,有时发生水泡。严重,角膜下部有溃疡,眼睑边缘糜烂以及角膜混浊等。自觉怕光、流泪、烧灼感。视觉模糊并容易疲劳。
维生素B1缺乏病是指体内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所致的全身疾病,临床上称为脚气病,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
病因
长期以精米和精白面为主食, 食物加工烹调方法不当(如加碱处理造成破坏), 存在胃肠疾病、服用泻药,由此引起VB1破坏过多、摄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碍,导致VB1缺乏病发生; 由于劳动强度增加或其他原因造成VB1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增加VB1供给
临床表现
成人脚气病的症状
前驱症状: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明显。常有消化症状;此外,可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上行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运动和感觉障碍。出现指、趾麻木,肌肉酸痛与压痛,尤以腓肠肌为甚。膝反射在发病初期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由于神经瘫痪和肌肉萎缩,患者出现垂腕、垂足。
循环系统:多有心悸、心动过速和水肿。有循环障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和发绀。常出现心界扩大,以右心明显。
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水肿为湿型脚气病最显著的症状。水肿多起于下肢,可遍及全身。浆膜腔积液,可发生在心包腔、胸腔和腹腔。
按病程急慢程度,成人脚气病分为以下几种:
急性脚气病
急性心脏型脚气病 以急性心脏病变为主称脚气性心脏病
wernicke脑病 以中枢神经病为 主,并且病程较急,常伴有神经脑病综合征,长期酒精摄入过多,导致VB1消耗增大
慢性脚气病
干性脚气病 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湿性脚气病 以水肿、心脏为主的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慢性脚气性心脏病
婴儿脚气病的症状
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病情急,发病突然。死亡率较高。症状开始到死亡约1~2天。治疗及时可迅速好转。误诊时可死亡。
初期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便秘、水肿、心跳快、呼吸急促和困难。总之,以心血管症 状占优势。故人们认为婴儿脚气病相似于成人的急性心脏型脚气病。有的有喉的水肿而失音。这些症状形成特殊的喉鸣(脚气病哭声)。 晚期有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瘀血均可发生。脑充血、脑压高、强直性痉挛、昏迷而死亡。
病因 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 食物储存、加工、烹调不当使VC破坏过多,导致VC摄入不足,引起坏血病发生; 胃肠内功能障碍导致VC吸收障碍也可引起坏血病; 特殊作业或特殊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群的VC需要量增加,若不及时增加VC摄入,可以引起坏血病发生。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为疲乏无力、体重下降,齿龈出现松动或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牙龈出血、毛囊周围出血及小腿及前臂伸侧等处的皮下瘀血与瘀斑。 毛囊周围出血是坏血病最特殊和最早的物理体征之一。 瘀点是重症坏血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防治
增加VC含量丰富的新鲜蔬菜与水果的摄入; 食物不应存太久,免加碱烹调或烹调时间过长,以尽可能减少VC破坏; 必要时口服VC制剂以满足VC需要;口服VC片剂,每天200~300mg,重症者可加倍,必要时静注。
病因
摄入不足 动物肝脏、鱼类、蛋类、奶类和新鲜有色蔬菜、水果不足 胃肠功能紊乱 摄入不足、吸收障碍, VA需要量增加,补充不足 低照度、微波辐射、高温环境等情况下,同样可以引起VA缺乏。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锌营养不良时,由于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合成减少,影响VA转运和利用,也可导致VA缺乏。
临床表现
(1)眼部: VA轻度缺乏 暗适应能力 夜盲 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等,球结膜可出现泡沫状色斑,称比奥斑) (2)其它:毛囊角化、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防治
良好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如肝、蛋类、乳类及其制品,新鲜有色蔬菜、水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 紧急状态下1次性口服10万UVA,可保证3~5个月不发生VA缺乏。 出现夜盲或结膜病变者,每天口服VA 2.5~5.0万U,连服l~2周;出现角膜病变者,每天肌注VA10万U,同时滴入VA油剂保护角膜和巩膜,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钙缺乏病
病因:
长期摄入低钙食物 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植酸、草酸或纤维素 阳光照射太少 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 钙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如生长发育、妊娠与哺乳、骨折愈合 蛋白摄入过多、运动太少、女性绝经后雌激素 尿钙 体钙损失
临床表现: 婴幼儿:佝偻病。 成年人:骨质软化,多见于妊娠和多产妇女,主要表现为骨疼、肌无力和骨压疼,重度患者脊柱出现压迫性弯曲,身材变矮,骨盆变形。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容易骨折,多发生于脊椎、臀部和前臂。
防治:
增加摄入含钙丰富食物:奶制品、豆类、豆制品及鱼虾类, 多晒太阳和增加VD丰富的食物 尽量减少含草酸、植酸或磷酸盐过多食物的摄入 经常性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最好同时服用钙片和VD制剂
病因
摄入不足 饮食植酸、纤维含量偏高,或者摄入过量铁影响锌的吸收, 疾病:嗜酒、肝硬变、慢性肾病、慢性感染、严重外伤 长期完全肠外营养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自发性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厌食、异食癖、性功能减退、伤口愈合延迟; 少年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低下、性成熟迟缓等。 严重时皮肤病变: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湿疹样或脓疮性皮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