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 食欲差 警惕慢性贫血
北方网消息(记者郑玉莲 通讯员苏晓华):记者获悉,日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中医药治疗了一位患20余年慢性营养性贫血,反复发作转化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血液科主任医师史哲新提醒,患慢性贫血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发展为难治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70岁的患者刘女士感到面色萎黄、乏力、心悸、气短,20余年前曾患营养性贫血,体质一直较差,常感到浑身乏力。她自己认为可能是劳累过度,没有给予重视。近日乏力症状明显加重,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了仔细检查,血常规化验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减少,血色素不足40×109/L,刘女士住院治疗后,查骨髓穿刺确诊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中医药及时的综合治疗,刘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近日痊愈出院。
据血液科史哲新主任医师介绍,此患者患有20多年的慢性营养性贫血,由于未予足够重视和治疗,使病情反复发作,发生转化,发展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老百姓常称为营养性贫血的疾病,医学上称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它是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如面色萎黄,乏力,有明显的心脏症状,如心悸、气短、憋气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食欲差、呕吐、腹胀等;呼吸道症状,如喘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甚至疼痛等,病程较长,但易反复发作,很多患者治疗后稍有好转就不继续治疗了,常常会忽视“这么多年就这样,没事儿。”
真的没事吗?史哲新说,很多血液病由于治疗效果不当或根本不治疗,最后发生病情转化,如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发展成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发展为白血病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还可能发展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史哲新介绍,患者如果早期治疗、避免反复、或反复后再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提醒广大患者,绝对不能轻视“简单的贫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