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治疗小儿抽动症怎么治疗才有效 抽动症

发布日期:2014-11-12 03:11:28 浏览次数:1600

据数据统计,儿童抽动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在儿童期发生率为1%~7%,男多于女,男女之间患病的比例为3∶1,这种疾病不只对孩子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如果不机制治疗,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最多受累于头颈部,其次是上下肢、发音异常。表现:为挤眉弄眼、做鬼脸、扭动身体等一些异常动作和∕或清嗓子、吸鼻子等异常发声。

很多家长甚至大夫都误认为这些儿童的表现为孩子成长阶段的坏毛病,临床上更常见到把表现为反复眨眼的误诊为“结膜炎”、把表现为长期干咳、清嗓子误诊为“慢性咽炎”、把长叹气误诊为“心肌炎”或因不同部位的抽动误诊为“癫痫”等。这些患者常在情绪紧张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学龄期儿童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儿童不受控制的一种抽动现象,表现为面部,躯干部或肢体反复抽动,如果孩子抽动症得不到有效治疗,抽动部位会加重,可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日常家长所见到的孩子频繁眨眼、皱眉、皱鼻、撅嘴、喉部发声、点头、摇头、耸肩、甩手等行为,都可能是抽动症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

对于儿童抽动症,家长不但需要了解儿童抽动症是什么,更需要明确抽动症对患儿的危害。抽动症患儿由于不自主的多动、抽动,导致注意力分散,有些患儿上课时为努力控制自己的抽动症状,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此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别人看来,往往对孩子抽动现象看做是一种奇怪行为,不免会对孩子嘲笑、歧视,使患儿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同时,在心理上也变得抑郁、自卑,严重者容易导致品行障碍等人格问题。

如果您的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您可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尽快帮助孩子恢复健康,也就避免了疾病的发展给孩子造成身心的伤害。

这些儿童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长期下来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时可能会使儿童出现心理疾病,使得儿童的情感缺失,产生社交恐惧等症状。这些对儿童的成长都非常不利,所以需要引起家长朋友的关注,及时治疗儿童抽动症。

药物治疗首先就是要治疗此病的发病诱因,如,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结膜炎等疾病,对于抽动症一般是没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焦躁症状的患者要给予镇定剂。

现在医学上除了用药物治疗抽动症,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也就是物理治疗,通过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是很显著的。

孩子患上小儿抽动症,应该及时的发现疾病,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严重恶化,危害患者自身健康,最后祝您的孩子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开心每一天。dd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