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萎缩
【症状部位】皮肤
【症状概述】皮肤萎缩是指皮肤较正常变薄,光亮。其表面纹理消失或异于正常而言。古典医籍中对此无明确记载。《素问痿论》中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之描述,似与本症相似。
生理和病理变化均可导致皮肤萎缩。本文主要论述病理改变所致者,若因衰老、妊娠等生理变化引起的皮肤萎缩不在此赘述。
【症候】毒邪浸淫萎缩:开始时为界线清楚的红色斑疹,绿豆至蚕豆大,中央迅速凹陷萎缩,表面浅红发亮,正常纹理消失或残存轻度皱纹,以颜面多见,胸背、肩部可散发;初起可有发热,头痛,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寒凝血瘀萎缩:萎缩多呈带状,开始在手足背,然后逐渐扩展到前臂或下肢胫前部。其皮肤薄,光滑,凹陷,色浅灰或灰暗,摸之较硬兼见四肢不温,尺肤寒凉,舌淡紫或黯红,苔薄白,脉沉迟。
气血虚弱萎缩:多见于一侧面部皮肤萎缩,可累及肌肉甚至骨。患侧皮肤塌陷,较健侧明显变薄,失去正常纹理,无明显自觉症状,若侵犯面积扩大,患侧可较健侧缩小,常兼有纳呆,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较腻,脉细弱等症状。
肝肾阴虚萎缩:面部皮肤薄,呈线条形萎缩,皮肤松弛,皱纹消失,而容易起大的皱折,表面干燥有轻度脱屑,色灰褐或褐红,多见于中年人,其面似老年,易伴发老年性雀斑和血管瘤,男性毛发稀疏,女性出现胡须。舌体瘦干,红而少津、脉沉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