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南宇宏

发布日期:2014-11-08 14:10:10 浏览次数:1596

南宇宏 (包头市第八医院血透室 014040)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穿刺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整理1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结果 1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发生皮下血肿,其中1例造成内瘘闭塞,2例影响透析血流量,其余15例经过及时处理未产生影响,至今仍在使用。 结论 引起内瘘穿刺皮下血肿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原因,选择合理的穿刺方法,采取有效地止血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血肿发生。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皮下血肿 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预防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发生,如何保护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的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相应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98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1例。18例皮下血肿患者均无表皮出血,皮下肿胀明显,其中1例造成内瘘闭塞,2例肿胀严重,疼痛明显,触摸皮下血肿部位比正常皮肤硬。局部硬结影响透析血流量2例。18例皮下血肿均表皮淤紫,穿刺点周围皮下血肿,局部明显隆起。经及时处理至今均正常使用。

2 原因分析

2.1 穿刺技术不熟练至穿刺出血:内瘘过早使用,未发育成熟,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穿刺方法不当;由于穿刺技术不良,穿刺失败引起皮下血肿。有5例是穿刺不当造成皮下血肿。

2.2 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不当:透析治疗结束后压迫止血位置不准确,只压到表皮穿刺点,内瘘穿刺点压迫不到位,导致渗血。有6例是压迫不当造成皮下血肿。或者透析结束后患者活动过度,不慎将止血纸卷位置移动,拔针后压迫时间不足就用力活动瘘侧肢体,造成止血纸卷错位而渗血,而造成皮下血肿。

2.3 重症患者不配合、烦躁,穿刺或透析过程中活动,不慎致使穿刺针刺破血管所致。有1例是不慎致刺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

2.4 患者自身原因:老年患者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血管硬化,血管壁变脆,患者营养不良皮下脂肪缺乏,血管滑动,不易固定者较易形成皮下血肿。还有患者内瘘血管压力大,穿刺部位距吻合口较近,血压过高,或者静脉止血压力过大,在穿刺中或者拔针后造成皮下血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抗凝剂量大,凝血时间延长,导致血液凝固困难者易形成皮下血肿。

3 皮下血肿的护理对策

皮下血肿原则上应充分止血后将出血向四周分散,24小时内冷敷局部,最重要的是不要使血管内形成凝血块。

3.1 选择合理穿刺部位,动脉穿刺点应距吻合口56厘米以上,并偏离桡骨,以免患者手臂活动时引起血管渗血。首次内瘘使用者,至少4周以上,过早使用发生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建议至少4周以后开始使用,812周后更佳。在首次使用时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评估,发育成熟后再行穿刺。

3.2 有效止血方法:透析结束拔针时动作要快,拔针方向与进针方向一致。避免因方向改变而损伤血管壁,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压迫,不要边拔针边压迫,这样易损伤血管内壁,针拔出后需持续压迫血管穿刺点而不是皮肤穿刺点,压迫时间因人而异,正确使用弹力绷带,局部压迫1520分钟,尽量不使用弹力绷带环扎,加压力度要适宜,以不渗血而且扪到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首次使用内瘘透析患者,应在护士的指导和观察下确认止血后才能离开,穿刺点压迫强度要适当,防止内瘘血流完全阻断,静脉穿刺点的压迫力量不要大于动脉端,否则会引起瘘端吻合口部位压力增高。

3.3皮下血肿的护理:皮下血肿在24小时内禁止热敷,用冷敷不可超过2030分钟,冷敷后给予浸有50%硫酸镁无菌纱布局部湿敷,可以减少渗血,减轻肿痛。 可在24小时后用喜疗妥膏外涂并轻轻按摩5分钟,加速皮下血肿的吸收,以促进血管软化,每日23次,有血肿的内瘘应暂停使用,以免穿刺后损伤加重。24小时后改为热敷,可减轻患者疼痛加快皮下血肿的吸收,水温5060度,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防止烫伤,可用鲜马铃薯切片外敷血肿部位,利用马铃薯的清热消毒、消肿散瘀、解痉消炎之功效,可防止血管通路并发栓塞和感染[2]。还可配合理疗,加快皮下血肿的吸收,有血肿的瘘侧肢体减少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3.4加强健康宣教:护士应向患者讲解内瘘的穿刺方法及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好体位,告知内瘘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过度活动可致皮下血肿导致内瘘闭塞,尽量减少瘘侧肢体的活动。如发生局部渗血时,护士应安慰患者消除恐慌,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消除血肿,以便恢复内瘘的正常使用。

4 讨论

引起内瘘皮下血肿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原因,根据患者血管条件进行穿刺拔针及合理按压,可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发生皮下血肿应立即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冷敷、湿敷、热敷等措施。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造成内瘘闭塞。加强健康教育,告知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通过我们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患者的配合,18例除1例闭塞,其余均正常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内瘘皮下血肿的发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参 考 文 献

[1]郝晶,王红.透析后自体内瘘周围皮下血肿的分析及护理.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7,5(7):405.

[2]詹林清.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渗出组织损伤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1(10bbB):4-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