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冠心病治疗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纪炎
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
自1984年中国首例经皮冠脉形成术开展至今,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为成熟的学科之一。为了回顾中国冠脉介入的“引进、推广、普及、提高”之路,促进人们更全面了解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正确认识冠脉介入治疗和介入医生,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起的“中国冠脉介入治疗3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拉开帷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脉严重缺血的急救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近10年来,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与药物治疗和冠脉搭桥手术并列为冠心病三大主要治疗策略。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其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肌缺血而死亡,约50%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于心肌梗死,我国每年新增100万例ACS患者。ACS的介入治疗对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高危患者,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能更快、更有效地使梗死的相关动脉早期、持续、充分地开放。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纪炎教授表示,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冠脉血运重建是主导,其中就包括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无论是对于接受了介入治疗的患者还是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心梗复发的危险性仍然很高,是普通人群的5-7倍。因为ACS急性期过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斑块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支架和搭桥手术解决局部的问题,在血管的其他部位仍然可能出现新的病变,需要通过长期药物治疗达到稳定斑块、延缓进展、预防复发。
陈纪炎强调,ACS患者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少ACS患者一旦过了急性期,病情趋于稳定在心理上就会出现懈怠,无法坚持药物治疗。其实,ACS急性期过后,并不代表病情真正稳定,由ACS导致的死亡超过80%发生在出院后。抗血小板活化聚集是控制ACS发病和减少事件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该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至少一年,预防复发。
余燕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规范冠心病治疗》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