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全身骨骼肌痉挛的诊断

发布日期:2014-10-28 12:20:13 浏览次数:1600

临床与肌紧张鉴别。肌紧张是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正常机体即使在安静时,其骨骼肌也存在着一定的肌紧张以维持某种姿势;在活动时,肢体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紧张的背景上发生收缩。脊髓的牵张反射可以产生一定的肌紧张,但远不足于维持机体的姿势和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牵张反射要受高位中枢的调控。动物实验证明,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即有些部位对肌紧张起易化作用,使肌紧张加强;而另一些部位则起抑制作用,使肌紧张减弱。利用定向仪刺激动物脑的不同部位,观察到脑内某些部位具有抑制肌紧张及运动的作用,这些部位称为抑制区;而另一些部位则具有加强肌紧张及运动的作用,称为易化区。脑干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是抑制区所在部位,而脑干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脑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是易化区所在部位。此外,下丘脑和丘脑的内侧部分也具有对肌紧张及运动的易化作用,因此也可包括在易化区概念之中。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

提问 分享

找医院 找医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