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22 08:31:00 浏览次数:1595

适用于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第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即以此为主要治疗。非药物方法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利。

1.限制钠盐摄入,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

3.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或严格限制。

体重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活动等方法达到。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6~7mmHg),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作用。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量,并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戒烟等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十分重要。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a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表3—7—2)。

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

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噻嗪类应用最普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过度作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另有制剂吲达帕胺,同时具有利尿及血管扩张作用,能有效降压而较少引起低血钾。

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血管β受体阻滞虽可使a受体作用相对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不利于降压,但β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肾素释放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1~2周内起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绞痛心肌梗死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用制剂不下十余种,管β受体阻滞虽可使a受体作用相对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不利于降压,但p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肾素释放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1~2周内起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用制剂不下十余种,blocker)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可较ACE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适应证与 ACE抑制剂相同,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包括AcE抑制剂)。

分为选择性及非选择性两类。非选择性类如酚妥拉明,除用于嗜铬细胞瘤外,一般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选择性a,受体阻滞通过对突触后a1受体阻滞,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本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对血糖、血脂代谢无副作用为其优点,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使应用受到限制。

包括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如胍乙啶、利血平;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肼苯达嗪)、米诺地尔(长压定)等。上述药物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多且缺乏心脏、代谢保护,因此不适宜于长期服用。

我国不少中草药复方制剂其降压作用温和,价格低廉受到患者的欢迎,作为基本医疗之需要仍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有关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未推荐为一线用药。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抑制剂。

4.心肌梗死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尤其伴收缩功能不全者)。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

5.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a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6.伴妊娠者,不宜用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选用甲基多巴。

7.对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患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传导障碍者不宜用J3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

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叽缺血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

1.对于轻、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必要时可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有: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与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抑制剂,a与J3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而降压作用增强。

3.尽可能用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减少血压波动。

高血压急症时必需迅速使血压下降,以静脉给药最为适宜,以便随时改变药物所要使用的剂量。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使血压迅速降低。开始以每分钟10ug静滴,密切观察血压,每隔5~10分钟可增加5ug,mln。硝普钠降压作用迅速,停止滴注后作用在3~5分钟内即消失。该药溶液对光敏感,每次应用前需临时配制,滴注瓶需用银箔或黑布包裹。硝普钠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氰化物,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可能发生硫氰酸中毒。

以扩张静脉为主,较大剂量时也使动脉扩张。静脉滴注可使血压较快下降,剂量为5~10ug,mln开始,然后每5~10分钟增加5~lOug,mln至 20~50ug,mln.停药后数分钟作用即消失。副作用有心动过速、面红、头痛呕吐等。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急诊治疗剂量为:静脉滴注从0.5ug,(kg·mln)开始,密切观察血压,逐步增加剂量,可用至6ug,(kg-mln)。副作用有心动过速、面部充血潮红、恶心等。

a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危象剂量为10~50mg静脉注射(通常用 25mg),如血压无明显降低,可重复注射,然后予50~lOOmg于lOO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速度为0.4~2mg,mln,根据血压调节滴速。

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对本病的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但某些发病因素已较为明确,如精神因素、钠摄入量、肥胖等,可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此外对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二级预防也十分重要。可以结合社区医疗保健网,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防治,如提倡减轻体重、减少食盐摄入、控制饮酒及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大众对高血压及其后果的认识,做到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同时积极开展大规模人群普查,对高血压患病人群的长期监测、随访,掌握流行病学的动态变化等对本病的预防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