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要合理用药
2006年10月8日是第九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活动主题为“控制高血压,降压要达标”。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1%。不少患者既不测血压,也不定期复查。高血压可造成患者脑、心、肾、眼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即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要不要服药,如何合理服药感到疑惑。为此,我们为读者提供了生活中降压的方方面面知识。
血压不达标就需用药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冯颖青认为,高血压病人并非都需要用降压药,对于早期血压≥140/90mmHg,如果病人症状不多,可先采用适当休息,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以及辅以镇静剂等。这样,一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即小于140/90mmHg。经过上述处理,血压在3-6个月还不能达标,这时才考虑使用降压药。如果第一次测血压就超过160/100mmHg的话就需要立即用药治疗。
目前我国有200种降血压药物,应根据个人原来的血压水平、动脉硬化程度及自我感觉,将血压降到合理值,也就是说,必须因人因病而异,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强调平稳降压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果采用快速、强效降压,使血压迅速下降,反而会使血流动力不足,致使心脑缺血加重。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应是平稳、缓慢降压较为合理。对急症高血压则另当别论。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最好一天24小时血压都在140/90mmHg以下。
冯颖青说,清晨醒来时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各种心血管意外的高峰时间段,如果对这段时间的血压控制不隹,造成血压波动过大,会大大增加发生中风的危险,严重时会死亡。高血压需要终生坚持治疗,控制血压,才能避免发生脑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
服降压药头晕是怎么回事
临床中有许多病人感觉平时不头晕,吃了降压药反而头晕,所以就不吃药了。其实,这是因为病人突然服降血压药,把血压降得太低或过快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大脑缺氧、头晕。
有的高血压病人由于长期高血压,开始可能头晕不适,时间长了,就慢慢适应了,但是有些高血压病人由于平时服药不规则,血压波动大,或者虽然坚持服药,但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导至脑供血不足,引起缺氧、头晕。当然,某些降压药如倍他乐克、可乐定、复方降压片(主要成份为利血平),病人服后会出现头晕。所以,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一定要看医生。
合理用药的原则:
①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②如果血压在超过160/99mmHg就需要选择两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可使降压疗效增强同时使药物的副反应降低。
③如果某一种药物疗效不好,或者病人感到不能耐受该药时,则应换另一种药物,而不是靠加大用剂量达到目的。
④降血压切忌矫枉过正。一旦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衡,反而促进或加快重度脑缺血。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血管的扩张是有限的,当血压降至血管扩张极限时,就有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所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为130/80mmHg。
⑤服药选择恰当时间。慢性高血压患者一天24小时中血压水平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晨9-11点及下午4-6点为全天最高血压;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2-3时为最低。所以要选择用药时间,一般第一次用药在早晨6-7点,第二次用药在下午3-4点。药效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睡前服降压药,可诱发缺血性中风,所以,中老年人忌睡前服降压药。但血压急剧升高,为防止高血压危像、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可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开搏通),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期时间降下来,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