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对高血压者再敲警钟

发布日期:2014-11-15 07:43:27 浏览次数:1600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发病率高于许多国家,也远高于本国的心梗发病率。而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正是高血压。这不仅是多个学科专家与临床医生的共识,还写进了最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及其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新的研究证据表明,除了严格控制血压外,还应该重视对脑卒中以及相关风险的进一步控制,以获得更为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我国卫生部的一项全国普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人。与高发病率相对应的仍是高血压严重的三低现象,即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分别为30.2%、24.7%和6.1%。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可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首当其冲是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度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脑卒中的发生率越高。

第二是肾动脉硬化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第三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血压变化还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稳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一是遗传因素。高血压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缺陷性疾病,在同一家庭中高血压患者集中出现,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更主要的是因为有遗传因素的存在。父母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发生率为45%,父母仅一人有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而父母均无高血压的子女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仅为3%。

二是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三是饮食因素。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四是吸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五是精神和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等,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1.30%左右,其次是电话员、会计、统计人员,其患病率达10.2%。说明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易发生。

血压达标是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在日前我国举行的“笫五届高血压高层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戚文航教授认为,高血压控制率如此之低,存在不少误区:一是患者随意停药。一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压平稳了就自说自话停药了,造成了病情的反复;其二是患者和一些医生习惯单一用药,一种不行再换另一种,造成血压难以达标,其实这时只要合理联合另一种药就能达到效果。在这次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实现血压达标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及提升高血压患者就医的依从性。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实现血压达标。因此,联合用药已经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普遍认可的、使高血压控制达标的重要途径。

高血压联合用药搭配有多种组合,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的临床情况而制定方案。在联合用药的各种搭配组合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噻嗪类利尿剂两者合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张维忠教授指出,有针对性地联合用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而且由于药物之间的中和作用,比单一用药时的毒副作用还会减少。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