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高血压与你的体质相关

发布日期:2014-11-10 10:34:45 浏览次数:1600

高血压患者寿命缩短8年、3种体质易得高血压、中医如何调整体质让高血压摆脱药罐子

高血压与你的体质相关

发布时间:2013-11-28 08:55来源:中国吉林网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是21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一片、两片、四片……有的患者药越吃越多,血压却越来越难以下降,过两年就得换药调药。有的患者不但血压上下波动,而且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还得为绞痛、心梗等并发症时刻提心吊胆。有的患者虽然血压勉强控制住了,吃饭没胃口了、睡眠差了,成了药罐子、病秧子。国家级名老中医、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生修堂中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学科带头人李延教授本期做客本报,与您聊聊高血压如何摆脱药罐子、长寿到天年。

人们平常对高血压一般并不在意,往往只有出现头疼、头晕失眠等严重症状时才重视。这时多数人会选择化学药物,力求第一时间让血压降下来。

化学药物千差万别,但概括来说,都是通过扩张血管和减少血液流量的方式使血压强行下降。救急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但长期使用,随着人体对耐药性的增强,药量越来越大,血压波动越来越难控制,副作用并发症越来越多就成为必然。

中国中医药大学科研小组,综合9省市(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7782个个体研究得出结论:高血压与人体的中医体质类型相关。单纯靠化学药物强行降压,不改变体质,早晚成为药罐子、病秧子。

在中医分型的9类体质中,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最容易得高血压。

1.痰湿体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痰湿体质患者脾胃运化失调,代谢废物在体内凝聚。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含量高,血管容易堵塞。

2.阴虚体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体形偏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3.气虚体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气虚患者脏腑功能低下,气血循环易出现障碍。《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脑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这一直接概念,而是根据症状与病因在“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症中分散论述。《素问》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认为本病的病因为“风火”;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而明末的国医泰斗张景岳则认为“无虚不作眩”。他们的论述与中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高度吻合。

中医对高血压的病因总体可概括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又可细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素盛等类型。

在以西药短期救急的同时,通过中医药“化痰降火、滋阴祛湿、益气健脾”是改变患者体质,调整高血压根本方法。比如“羚羊平压法”,该法以名贵中药羚羊角为君药,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配伍相应的臣药佐药使药,一举打破了“西药降压反弹快、并发症多”的局限,并以自然、高效、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有针对心脑并发症的心脑通络汤,都深受患者青睐。

第二阶段,血压、血脂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患者面色红润、四肢有力;

自1997年在部分医院应用以来,已使近5万多例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

李延,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2年出生,1963年从医,现已40余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带徒老师。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等。出版专业理论书籍10余部。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目前为长春生修堂中医院心脑血管病学科带头人,特需诊室成员,长期出诊。 记者 何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