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疖肿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0-12-07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73人关注
小儿由于抵抗力差常易发生毛囊炎,尤其是患结核病及肾病综合征的孩子更易发生。需要的注意的是.皮肤不干净、搔抓、摩擦、高温潮湿多汗常为本病的主要诱因。
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为粟粒大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小脓疱,大多分批}}l现,互不融合,自感痒痛,脓疱破裂或拔去毛发后,可排出少量脓血,脓疱约经5~7日可吸收,但常易复发,可绵延数周至数月之久.主要发于头部、四肢、腹部、阴部等处,愈后一般不留疤痕。
疖的临床表现初起为网锥形毛囊性的炎性丘疹,基底有明显炎性浸润,以后增大形成坚硬结节,自觉有灼痛和压痛,数日后中央形成脓点.以后发展为坏死性脓栓,脓栓脱去.排出血性脓液,逐渐消肿愈合,本病好发于颜面、发际头部、臂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重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附近淋巴肿大,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发于鼻翼两旁和上唇部者.因此处血管及淋巴管丰富,直接与海绵窦相通,如挤捏或加压,可使细菌沿血行进入海绵窦形成含菌血栓.可引起颅内感染,常可危及生命,因此。疖肿在未成熟前严禁挤压。
毛囊炎与疖肿均为小儿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毛囊炎是病菌侵入毛囊口及毛囊内引起的。疖肿则是病菌侵入毛囊底部沿脂肪柱向皮下组织蔓延累及皮下深筋膜形成的。但二者致病细菌相同,一般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为白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当小儿皮肤受外伤、干裂、潮湿多汗时,受摩擦后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不洁的衣服、毛巾、被褥、玩具、污手等都可传播这两种病。
由于细菌侵入部位不同.患儿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毛囊炎好发于小儿头、颈、臀部,亦可发生于躯干、四肢。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丘疹或脓疱,其中央贯穿一根毛发或细毛,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干燥后结痂,约一周左右可愈,不留疤痕。
疖肿也叫火疖予、 白头老,好发于小儿头皮、面部、腋部。初起也是与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渐渐增大成为粉红色或暗红色浸润结节,患儿有疼痛及触痛.经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变软,形成脓疡,中央有脓栓,不时有脓汁从中溢出.1~2周内愈合,留疤痕。患儿可伴有低烧、淋巴结肿大、周身不适。体质弱者,还可引起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故不能混淆。
治疗毛囊炎很简单.用1%~2%的碘酒外涂,或用1%~4%的硼酸溶液外洗及热敷。出脓后涂O,5%金霉素软膏即可。
治疗早期疖肿,其方法与治疗毛囊炎相同。但对出了白头的疖肿,最好到医院由医生处理,尤其不可自己挤压排脓。
不要空腹吃西红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