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如何变成慢性肝炎
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顺利恢复,不会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不过确实有乙型肝炎病人长期不愈,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极发展为肝癌。国外有媒体报道,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200倍以上。
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1)侥幸大意拖延治疗,隐性发病诊断治疗不及时,待发现时已转成慢性。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症状,尤其是小三阳患者,很多人以为小三阳不用治疗。实际上,很多肝硬化,肝癌都是来自小三阳。还有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有的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停止治疗,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加重了肝脏负担,使病情延长。
(2)诊疗有误用药不当,治疗肝炎的同时,忽略了并发症的治疗。还有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品不对症,或使用了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安眠药、抗结核药等,以及滥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
(3)年龄体质嗜好因素小儿和老人患病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或减退,机体抗病毒能力下降,或是治疗期间嗜酒和营养不良。
1、抗病毒治疗当肝病患者或HBV携带者处于高病毒复制期,且正处于机体的免疫清除期时,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应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2、调节机体免疫力治疗肝病的发病与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特异性及非特异免疫疗法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状态,将机体的免疫状态调节到最佳,从而使患者靠自身的免疫力抑制并清除病毒。
3、抗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慢性肝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日久会导致肝硬化。因此在抗病毒的同时,重视保肝、护肝和抗肝纤维化治疗。
抗肝炎病毒导向疗法治疗原理主要作用机理是打破患者对抗HBV抗原的免疫耐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激活肝脏免疫系统,增强肝脏的抗病毒能力,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快促进肝炎病毒和肝细胞的分离,尤其能把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从干细胞核内、染色体中清除掉,由于cccDNA是肝炎病毒复制的起源地,不能清除它,肝炎便无法治愈。目前的很多治疗肝炎的药物只能抑制与清除血液内病毒,对cccDNA则没有什么作用,而抗肝炎病毒导向疗法的临床应用,则为广大久治不愈的肝病患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康复机会。
我院肝病研究所是的一家中西结合医院,集实验研究、临床检验、诊断、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拥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肝病专家、学者队伍。技术气力雄厚,设备先进。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上风,整合利用国际诊疗肝病新技术,针对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肝硬化治疗研发了一系列中西医结适用药(内服、外敷、灌肠)和生物治疗仪物理辅助;对血浆置换治疗、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等方面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探讨。同时对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也总结出了一整套规范的诊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明显。对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症、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等危重症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率高。
我院肝病研究所创建的护肝家园为普通人群和肝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护肝、养肝、保肝、治肝的温馨家园。
以上是我院专家对“急性肝炎如何变成慢性肝炎”"的介绍。有是不了解的,可点击在线咨询与我院在线医生进行交流,欢迎您的垂询!
(编辑:甘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