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原因易导致肝硬化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呈增多趋势。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目前又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的疾病,所以科学防范是重中之重。嘉兴武警医院感染科专家指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肝硬化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专家介绍,导致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可分为五类:
肝炎病毒: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居多。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肝硬化。
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终致肝硬化。
药物性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中药苦杏仁、北豆根、艾叶、黄独、麦冬等;西药有抗结核药物、环磷酰胺、胺碘酮、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据了解,肝硬化的早期(代偿期)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也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只有部分病人可出现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等,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
所以,对未发生肝硬化的人来说,一定要避免导致肝硬化的因素,如防治病毒性肝炎,不酗酒,避免长期服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避免接触化学毒物,保持营养均衡、充足,防止营养不良等等。一旦发现有肝硬化的可能,则应积极加以治疗,不要乱投医,只有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早期肝硬化是可以控制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