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典型羊水栓塞发生率不高 三类人群或会增加患病风险

发布日期:2014-11-09 17:54:52 浏览次数:1600

近日,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官方初步调查称产妇死于羊水栓塞。然而在此之前,不少人都没有听说过“羊水栓塞”这个名词,更没想到典型“羊水栓塞”的致死率竟如此之高。

关于“羊水栓塞”,妇产医生表示,其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遇到典型的“羊水栓塞”,其病情发生速度之凶猛,往往让人始料不及,也需要医护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和抢救。虽然“羊水栓塞”在产前很难诊断,但研究表明,高龄孕妇、多次怀孕、剖宫产者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对我们产科医生来说,‘羊水栓塞’并不陌生。”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孔琳介绍说,“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的过程中,大量的羊水通过外力的作用,进入产妇的血液循环中,羊水中的胎便、粘蛋白、胎毛、上皮细胞及胎脂等物质成为栓塞的栓子,因而造成血液栓塞。同时,由于羊水中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引起迅发性的过敏反应,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产妇立即发生肺栓塞休克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由于导致“羊水栓塞”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明确,因此其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产妇身上。即使产妇之前的产检都很健康,也不论产妇的分娩方式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一种特殊的过敏反应,但又有特异性。例如,甲产妇和乙产妇在生产时都有羊水进入血液里,结果甲患病了,乙却没有患病。

然而,听起来如此“恐怖”的“羊水栓塞”,其实发病率并不高,准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心。据国内研究统计,该病(也称“急性羊水栓塞”)的发生率为1/10000—1/20000,因此其也被业内称为“恶魔的抽签”。

孔琳说,“羊水栓塞”的发生概率很低,虽然病因至今还是个医学难题,但一些高危因素已经陆续被发现,如高龄孕妇、多次怀孕、剖宫产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根据医学研究,除产妇个体差异,以上三个因素都会增加“羊水栓塞”发生的概率,特别是剖宫产,会比自然分娩更容易导致“羊水栓塞”。

据悉,导致“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妇年龄大于35岁,属于高龄产妇,而且年纪越大风险越高;剖宫产也会增加产妇患“羊水栓塞”的风险,因为羊水容易从手术切口进入到血液中;滥用催产素,会导致子宫收缩过强过快,压力的作用会使羊水进入到血液中去;自发性的宫缩过强,产程过短,生孩子并不是越快越好,就好比跑马拉松,速度太快往往对健康不利。

“ 除了典型的‘羊水栓塞’,临床常见的主要还是慢性羊水栓塞,我们一般叫‘不典型羊水栓塞’。”孔琳说,以区妇幼为例,去年一年,该院接收了8例不典型“羊水栓塞”的产妇。幸运的是,这8例产妇全部抢救成功。

比起典型“羊水栓塞”的症状,不典型“羊水栓塞”主要表现在如阴道出血子宫出血,甚至有的只是表现为胎儿娩出后,产妇血氧饱和度上不来,或者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或者输血后血压得不到改善等,这个时候医院方面需要对产妇提高警惕,给予解痉、输血、吸氧等一系列对症处理方法。记者从医院的记录上看到,这8名产妇由于得到及时救治,都全部脱离生命危险,并且顺利出院。

如果夫妻两人准备要孩子,专家给予建议,要理解分娩的危险性,重视风险,正确对待;胎儿不要太大,以免增加生产难度;准妈妈要适当运动,以便为生产时准备体力;分娩的时候,到底是自己生还是剖宫产,听从医生建议,不要因为怕痛就要求剖宫产;对于医生的劝告以及建议,要以最快时间让家庭成员取得一致意见,并给出反馈,以免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去年,区妇幼接收了8例不典型“羊水栓塞”的产妇,所幸全部抢救成功。那么,产妇出现了“羊水栓塞”后,医院如何实施抢救?昨日,区妇幼产科医护人员回忆了最近抢救的一个不典型“羊水栓塞”病例。

6月18日晚上,一名产妇因胎儿早产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回房,值班护士每间隔半小时对该名产妇进行按压宫底检查,发现其每次阴道流血量约10ml。22时许,值班护士按压该产妇宫底,发现她阴道流血量增多、色鲜红,持续按压子宫,但子宫收缩欠佳,查看产妇生命体征正常,予称重法计算出血量300ml。

值班护士认为患者情况异常,于是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值班医生对该产妇进行了血常规、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该产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结合检查报告和临床,值班医生明确诊断产妇为罕见的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

确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将产妇转至产科重症监护室,并启动绿色通道,展开抢救。经过麻醉科和产科10多名医护人员数小时的全力抢救,终于使产妇转危为安。目前,该产妇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产科专家介绍说,“羊水栓塞”通常发生在分娩前后,一般是在第二产程,发病非常迅速,很多时候几秒钟的时间就会夺去产妇的生命,所以很多时候医护人员根本来不及抢救。此外,对抢救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以最快速度进行心肺复苏,先维持住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要对症治疗,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维持心脏、肾脏等各脏器的正常功能。

此外,对于“羊水栓塞”患者的抢救需要麻醉科、产科、ICU等多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抢救。生孩子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因此建议产妇选择生产的医院要慎重,到正规医院进行生产。此外,孕妇在围产期一定要定期进行产检,发现问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嘱咐,切不能擅自主张,以免造成严重伤害。

市民杨女士怀孕后,家人都很高兴。考虑到腹中的宝宝需要增加营养,家人不断购买水果、饼干等高热量的食物给杨女士食用。杨女士也没有太多顾虑,完全是想吃就吃,导致孕期增重四五十斤。在分娩时,她出现了宫缩乏力等情况,原本想顺产的她,不得不选择了剖宫产。

分析:很多孕妇喜欢吃水果,但不吃主食、只吃水果不长肉其实是误区。过多的蛋白质、糖摄取后容易转换成脂肪从而造成肥胖,诱发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都不利,损害孕妇的肾、眼等多种器官,还会导致孕妇出现难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危险情况。因此,水果要适当控制,选择低糖类水果,如柚子、梨子等。

此外,孕妇还要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维持身体的平衡。正常情况下,孕妇在怀孕的前3个月,体重应增加1公斤到2公斤,而在4到6个月以及此后的7到9个月时,每星期体重应增加0.5公斤。

市民李女士偏瘦,怀孕前血压很正常。这也给李女士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自己的血压没问题,也一直不注意检查。结果临近分娩时医护人员发现她的血压突然在短时间内升高,有脑出血的危险,立即开展抢救,

分析:孕前血压正常,怀孕时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但血压在短时间内可以升得很高,这属于妊娠高血压的表现。此时如果孕妇血压继续升高得不到控制,有可能导致子痫(孕妇会出现抽搐的症状)。至于胎儿,有可能发生慢性宫内缺氧、发育迟缓、生长受限的问题,出生后为低体重儿,严重的会出现胎盘早剥,甚至胎死宫内。

医生提醒,预防妊娠高血压,关键在于按时产检,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在孕期发现有腿肿、头晕头痛眼花、视物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刘女士在怀孕期间,妊娠反应特别强烈,经常呕吐,由于饮食不够注意,造成营养不良。到了中晚期,刘女士又出现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但她并没有太注意。在双胞胎孩子出生后,发现孩子的体重不及正常孩子的一半。几年时间过去了,两名双胞胎孩子发育比正常孩子都要慢,刘女士心里十分后悔。

分析:怀有双胞胎的孕妇,更要注意产检。在孕期需要多接受几次B超检查,因为怀双胞胎是“高危中的高危”,在产检时要看宝宝在子宫中的位置、发育情况等,定期量血压和验尿也很重要,因为怀双胞胎时换上妊娠高血压、子痫等病的概率会更高。产检时,要和医生沟通,确保饮食的健康。胎儿的体重要根据母亲孕期的体重来进行测算,要饮食健康和均衡,以帮助宝宝正常发育。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