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 产科最凶险的恶魔
“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引关注,专家指该病发病率极低但死亡率高
□本报记者杜丽华
“8月10日,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的新闻几乎成了上周整个中国互联网最轰动的话题。在湘潭官方的声明中,初步确认了产妇的死因,“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究竟何为羊水栓塞?发病机理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抢救?能不能预防?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采访了区何贤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朱斌,他表示,羊水栓塞发病率极低,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是目前孕产科最凶险的恶魔,人类医学至今未能攻克的疑难病例。
羊水栓塞到底有多凶险
死亡率可高达80%
羊水栓塞究竟有多少人了解?记者到何贤纪念医院的门诊部,发现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或过度恐慌。预产期在下月中旬的市民陈女士说:“不是定期产检正常就可以了吗?生(孩子)的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李先生则对湘潭产妇大出血的新闻感到担忧:“老婆预产期在月底,看到这样的新闻实在憋得慌,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羊水栓塞,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据朱斌介绍,羊水栓塞是指胎儿在出生时,羊水成分通过血液进入母体体内,产妇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羊水在被排出来之前,被完整保护在羊膜腔内,与子宫肌肉层是隔开的,但如果隔开子宫与羊水的羊膜及胎盘破裂了,子宫表面又有裂痕,使血管暴露出来,羊水就有机会进入产妇的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产妇血液,就会引发全身大面积急性感染、导致肾衰竭;特别是这些有形物质随血液循环进脏负担加重,导致呼吸窘迫、心跳呼吸骤停,甚至心衰竭。
同时,由于羊水中粘液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造成产妇产后正常的大出血无法凝结,即使输入大量的鲜血也常常无法纠正血流不止,而有形物质对毛细血管的栓塞,又很有可能引发不可控制的全身大出血,有时还伴皮肤、胃肠道及尿道出血。以上四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极大的可能导致死亡。
“根据医学资料显示,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大约两万分之一,但导致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达70-80%。”有着近30年临床经验的朱斌介绍,引发羊水栓塞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强,胎膜早破,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产妇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大出血、休克等症状。由于发病迅速急迫,若不能及时诊断,抢救往往来不及。
医学没有100%
及早判断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无独有偶,两周前朱斌主任就曾做过一例羊水栓塞手术,当时这位年轻的病人出现血压莫名降低、反复大出血时,他感觉这是一例羊水栓塞,经过诊断后确诊为羊水栓塞,他马上汇报分管领导,请求上级专家会诊。随后各科室医护人员陆续到位,近20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紧张地抢救,根据病情发展,他们建议切除子宫保大人--这是应对严重羊水栓塞,不得已抢救的关键之一,主要是为了能减少羊水、胎膜与主创口的接触面,并迅速止血,简而言之,要保命必须摘子宫止血。“在决定切除子宫时,家属非常痛苦,但仍然尊重我们的判断,这也为抢救产妇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尽管子宫并没有保住,但是所幸产妇最终抢救成功。
作为番禺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何贤纪念医院每年都接收不少的重症产妇。尽管朱斌对这个疾病并不陌生,但他认为这仍然是所有产科医师的梦魇。“医院每年6000多分娩量,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大概在1/8000,一年遇不到一个这样的病例。”朱斌指出,即便是医院拥有抢救危重症产妇的医疗条件,像他这样具备近30年妇产经验的医生,面对这种被称为“产妇死神”的疾病,仍然十分紧张。“手术从晚上6点开始,直至凌晨3点,我才安心下手术台。”
“在临床医学上,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敢打包票抢救能100%成功,哪怕只有1%的机会医生都会尽力挽救病人生命。”朱斌说,羊水栓塞的特点是病情非常凶险。近1/3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仅仅只有30分钟。如此快捷的死亡经过,令好多人失去了被抢救的机会,也令所有的家属无法理解,当然包括手术台上的医生。他指出,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为了避免羊水栓塞等危重症的发生,医院方面都有成立抢救工作协助组、围产协助组,各科如何有效协助抢救才是挽救病人的关键。
那么,是不是羊水栓塞就一定是不可预见的呢?朱斌认为,羊水栓塞的确是相当不容易预防的意外,但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正确的判断,能够为病人的生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比如当病人出现莫名的血压降低,不断出血,呛咳等,就必须高度怀疑是否羊水栓塞。一旦产科医生发现产妇出现羊水栓塞,需要医院给予“支持疗法”,比如心脏外科、心胸外科、肾外科、输血科、麻醉科、ICU科都必须要到现场配合抢救,针对各个受损或失去功能的系统给予对症治疗,多科室的配合及有预见性的判断病情,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产妇死亡的几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