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烧伤概述氢氟酸烧伤
氟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以引起特殊的生物性损伤。氢氟酸作为一种清洗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级辛烷燃料、制冷剂、杀菌剂、灭火剂、半导体制造等。在生产过程中,常有氢氟酸烧伤事故,因此,需普及氢氟酸烧伤知识,减少其带来的损伤。
氢氟酸的损伤机制主要有2个方面,首先是和其他酸一样,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其次是由于氟离子具有强大的穿透力,穿透皮肤,引起深部组织液化、坏死及伤部骨组织的脱钙。同时,由于神经去极化,可引起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而氢氟酸的腐蚀作用可以促进氟化物向深部组织穿透。指(趾)甲部没有角化层存在,氢氟酸可迅速穿透到甲床、基质和指骨,引起指(趾)甲下损伤。氟离子通过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镜吸收后,分部在组织器官,从而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氟离子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使血浆钙浓度降低,严重时可引起致命的低钙血症。值得指出的是,氢氟酸损伤作用是进行性的,如不及时治疗,烧伤面积和深度将不断发展,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氢氟酸皮肤烧伤的程度与氢氟酸浓度、作用时间有关。浓度低于20%时,损伤较轻,皮肤不失活力,外表正常或呈红色。浓度为20%时,则表现有红、肿、热和痛,并渐渐发展成白色的质稍硬的水疱,水疱中充满脓性或干酪样物质。如果不及时治疗,烧伤面积和深度可不断发展。疼痛出现的时间与浓度有关,一般在伤后1~8h出现疼痛,而浓度大于50%时,通常可立即引起疼痛和组织坏死。严重的氢氟酸烧伤可引起氟离子全身中毒,导致致命的低钙血症。
由于氢氟酸烧伤有其特点和潜在性危险,必须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急救治疗。
烧伤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或手套,并应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烧伤创面。由于该酸具有强烈的穿透组织能力,所以冲洗效果往往是不甚满意的,如有水疱则予以清除。若指(趾)甲下有浸润,必须拔出指(趾)甲。可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对有关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防护知识的宣传,同时对生产设备定期检修,强化密闭。注意室内通气。接触氢氟酸的人员宜穿戴防护衣裤、手套和眼镜。必要时戴浸药口罩,即在该口罩中夹有经碳酸钙溶液浸润后晾干的纱布。在使用氢氟酸的地方应备有水源及含钙的外用溶液。一旦致伤,在现场行急救处理后,应立即送院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