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別把骨折誤作關節扭傷 老人骨折後別不當回事

发布日期:2014-11-02 18:11:39 浏览次数:1600

82歲的徐伯不小心滑倒後以為扭傷了關節﹐一直在家臥床休息。第六天清晨﹐徐伯準備漱口時突然倒下﹐家人連忙撥打120﹐但當急救車來到時徐伯已經猝死。專家分析﹐徐伯的死因很有可能是股骨頸骨折後﹐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引發肺梗塞猝死。專家提醒說﹐老人骨折後﹐一定要到醫院拍X光片﹐明確創傷程度﹐切莫疏忽大意。

解放軍第458醫院骨科主任李裕標主任醫師介紹說﹐80歲以上高齡老人好發的骨折﹐大部分指的是髖關節骨折﹐其又包括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折。骨折之後﹐可導致老年人基礎病情加重﹐故又被稱“瀕死者骨折”。此外﹐骨折發生後﹐往往導致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或伴發頭暈等症狀﹐這也往往是腦梗塞等疾病發作的前兆。

李裕標說﹐發生骨折﹐老人首先會感覺到疼痛﹐難以行走﹐也有極個別老人能勉強行走幾步﹐因為骨頭斷裂後﹐有部分嵌插在另外一個斷端裡面﹐短縮﹑畸形並不十分明顯﹐但正常行走是不太可能的。李裕標提醒﹐家中有摔傷﹑滑倒病史的高齡老人﹐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科檢查﹐拍X光片明確是否骨折。

“臨床也遇到一些老人以為‘扭傷’而去做理療﹑敷中藥﹑做牽引﹐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通過推拿手法非但不能使得斷裂的骨頭重新生長﹐反而會加重局部損傷﹐增加併發症。”李裕標說﹐骨折後必須到醫院拍X光片﹐明確創傷發生的程度。若確診股骨頸骨折或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為了維持患者的生存質量﹐若無明確的手術禁忌症﹐絕大部分還是採取髖關節置換手術為好。

李裕標說﹐有些老人對疼痛耐受力比較強而不願意手術﹐家屬一般也認為老人年事已高﹐因而乾脆讓老人臥床。但據國內外相關報道﹐骨折後臥床一年者﹐合併其他併發症死亡率在30%~50%﹐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臥床時間1周左右﹐發生墜積性肺炎的比率很高﹔二是髖關節骨折導致下肢靜脈栓塞﹐靜脈栓塞栓子脫落通過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再到右心室﹐經右心室泵入肺動脈﹐肺動脈被堵造成肺梗塞﹐導致病人猝死﹔三是長期臥床褥瘡﹑泌尿系統感染﹑腦梗塞的發生﹐以及久臥病床心理方面的失衡﹐均有可能誘發身體機能衰退。

因此﹐李裕標建議﹐老人發生骨折應及早進行手術﹐長期臥床不僅死亡率高﹐而且會導致生活質量變差﹐而手術置換關節後﹐老人可以起坐﹑站立﹑行走﹐減少併發症﹐哪怕祗能坐著輪椅﹐都可以適當戶外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當然﹐高齡老人手術風險相對還是比較大。”李裕標表示﹐“但是﹐醫生不會對每位患者貿然實施手術﹐而是經過周密評估患者對手術麻醉﹑手術創傷的耐受程度﹐還有康復後功能恢復的預期效果等﹐綜合評估後確定手術與否。儘管手術存有風險﹐但祗要順利度過圍手術期﹐病人生活質量基本可恢復至傷前水平。”他還提到﹐如果傷前老人就是一直臥床而不能下地行走﹐那麼手術意義就不大。“迄今為止﹐我做過年齡最大的一例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廣東吳川一位103歲的老太太﹐由於在家不小心滑倒導致骨折。術後第5天﹐老太太就可以下床用助步器協助行走了。”另外﹐他表示﹐嚴重冠心病﹑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等高危人群不建議做手術。(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吳燕玲﹑龍超)

[責任編輯:李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