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
【病原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此型骨折的暴力方向多来自下颌部,以致引起颈椎仰伸,颅骨可因直接撞击第1颈椎后弓,并传递至第2颈椎后弓而在第2颈椎椎弓根部形成强大的剪应力,当其超过局部骨质承载负荷时,即引起该处骨折。此时,如果仰伸暴力继续作用下去,将会相继造成颈2v3椎节前纵韧带断裂、椎间隙前方分离,以致寰椎压应力增加,并可出现骨折(图1),最终引起高位颈髓损伤,并波及生命中枢面迅速死亡,此为绞刑所发生的全过程。当然,套于颈部的绳索造成的窒息及颈动脉窦反射,是引起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目前,这种骨折主要见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急刹车时的颈部过伸)及高台跳水意外,其发生机制与绞刑者所不同的是:前者在致伤过程中除头颈部的仰伸暴力外,尚伴有椎节后方的压缩暴力;后者则为分暴力。
【病因】
病因:常由于颈部仰伸暴力造成本骨折。
诊断:
1.外伤史 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方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学检查 在X线侧位及斜位片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见的类型所示。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经症状
的病例则应行MRI检查。影像上显示骨折线在3mm以内且无成角变形者,多属稳定型;骨折线超过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后成角变形者,则为不稳定型。严重者,此时也可出现成角畸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