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发布日期:2014-11-12 02:07:08 浏览次数:159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肌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实际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据统计,骨质疏松症性脊柱骨折随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增长,45岁以下骨质疏松症性脊柱骨折女性较少,而85岁以上的女性占到将近一半,50岁以上女性有1~2次脊柱骨折占到两成。

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骨折是由于骨的形成减少和骨的吸收增加导致“骨转换”呈负平衡,因此骨小梁变细、骨体积下降、有些骨小梁甚至穿孔直到消失,骨小梁数减少,使剩余的骨小梁负荷加大发生“微骨折”。骨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减少使骨的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导致“微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微骨折”不能完全愈合,当“微骨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发生骨折。

因此骨小梁的退行性变和“微骨折”共同导致“骨强度”的降低,重力作用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使椎体压缩或和楔型变即脊柱骨折。其临床表现为:

1.身高减低和驼背畸形;

2.腰背痛,有时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及肩部,甚至是全身性痛。其机理一般认为是继发脊柱结构改变和骨折微动所致,脊神经后支受到牵伸和刺激而引起脊神经后支性疼痛

卧床休息能消除引起进一步压缩性骨折的应力,减少骨折的微动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减轻疼痛。密盖息和福善美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效地逆转骨丢失,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升高血啡呔提高疼痛阈值产生中枢性止痛作用并开始骨修复,使患者能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是预防老年人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安全度过骨折急性期。积极的保守治疗方法简单、病人痛苦小、费用低、风险小而且疗效满意,为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但其压缩脊柱的高度恢复不满意,适应于非暴力引起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能坚持住院并能配合治疗者。

对因外伤、椎体退行性变、椎体肿瘤等疾病引起疼痛患者,PVP技术的止痛效果非常理想。主要有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膨胀式椎体后凸成形术(SKY)三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

1.局麻下进行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确,具有同时达到缓解疼痛和椎体成形重建的生物机械强度的作用。

2.对于高龄体衰患者,外科手术是一项严重的全身性干扰,这些病人一般无手术适应证,而 PVP术对于高龄病人全身干扰轻,安全性提高。

3.术后恢复快,住院治疗时间短(一般3d~5d)。

椎体成形术手术费用低廉,但易发生渗漏,高度恢复不理想,手术风险较大。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方法治疗,不但临床疗效满意,而且最终达到治愈和进一步预防的目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