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漫談骨折

发布日期:2014-11-28 10:34:06 浏览次数:1595

我們家的美女,日前被一個「青莽狂」的高中生騎機車不小心給撞翻了,因事發突然,撞個人仰馬翻;在驚魂未定,費盡力氣的起身之後,左手腕卻因疼痛難耐而「不舉」;此時,雖因痛楚難耐而歪斜著身體,卻仍當機立斷馬上拿起手機撥打一一九和公司電話,我們當然二話不說,火速趕到協助處理;當時查看受傷情況,馬上決定請救護車送至醫院進一步X-放射檢查。果不然,經檢查診斷,近左手腕處之橈骨端發生骨折現象,醫師建議馬上開刀。

說到「骨折」二字,似乎已成為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字眼,但卻常因此忽略事後處理而造成的困擾。也藉此機會介紹骨折發生原因、發生率較高的骨折部位、處理方式(手術和復健治療)、手術後之注意事項與可能之併發症。

除屬於強力撞擊造成的骨折,如車禍、高處跌落、重物(力)擊打…外,一般常見的骨折多屬骨質疏鬆、骨質發育不良及正值生長的兒童階段。其中骨質疏鬆造成骨折的發生率為最高。

而造成骨質疏鬆的誘因有許多,如年老因吸收與代謝機能衰退形成的骨質流失、年輕人缺少運動、嚴重偏食及長期有喝咖啡與抽煙成癮習慣的加成影響、賀爾蒙影響(停經婦女)以及少數因生理疾病的間接因素。因年老因素造成的骨折,是一般骨外科及復健科常見的病患;然而最近年輕人因上述原因造成骨折的比例卻逐年增加,顯示年輕人休閒方式的改變,運動選擇減少,體適能不足,因此所引發的可能問題,是應該值得重視的。

骨質會隨身體的老化(老年人)或機能減退(年輕人)而逐漸減少,骨骼將更加脆弱,肌肉也多少萎縮中。由於年老時對外界的反應比較遲緩,容易因跌倒而造成骨折。而具有上述原因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卻因長期缺少運動或長期偏食,使肌肉對於突發事件所須的力量、協調性、爆發力不足以應付外,加上骨質的含鈣量不足,容易造成骨折;另外,在停經之後,女性賀爾蒙分泌的減少,不但心血管產生變化,骨鬆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因此骨折於50歲以上之年齡層中,將是重要的毛病。

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最常見的有:

腕部之骨折、髖部之骨折、脊柱之骨折及、肩部之骨折。

其中腕部之骨折:手腕的骨骼部份主要由內側尺骨、外側橈骨與遠端的八小塊腕骨所構成,橈骨之末端主要是屬於較脆弱的海綿骨所構成,若有骨質疏鬆,其強度將大不如前,很多主婦們常常走路不小心跌倒後,因為反射性的保護動作用手撐地,而引起手腕部之劇傷。不但疼痛,而且腫脹變形,無法動彈。有經驗的醫生,馬上會聯想到骨折。腫脹是因為內出血,變形是因為骨折斷端之移動造成。此時的骨折,因折斷部位之不同,在醫學上有不之同之名稱,最常見的是柯雷氏骨折(Colle fracture),再次是巴頓氏骨折(Barton’s fracture)。前者骨折,指骨折在關節上方(近端)五公分內,而關節面並未波及。由於手掌撐地,骨折處的近端橈骨向下施力,造成骨折處的遠端橈骨往上(手掌背面)移位,因此骨折後,腕部變形宛如湯匙。巴頓氏則是骨折部位涉及關節面,如處理不好,關節表面無法恢復而不平整,日後會形成關節炎。由於骨折造成腕部之變形,可能使橈骨變短,相較之下尺骨較長,因此將來骨癒合後,可能會造成關節的疼痛及活動範圍減少。

另外,伴隨手腕部骨折的舟狀骨(Scaphoid) 骨折亦屬常見,舟狀骨屬於八塊小腕骨其中一塊,承接手腕外側橈骨關節端,因跌倒手掌往下撐地時,作用力直接傳遞給舟狀骨而首當其衝。有時骨折僅骨端裂開未移位而無法診斷,因此X光照相乃屬必要用以診斷骨折,並了解骨折種類與涉及範圍,做為治療方式之選擇參考。

骨折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如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無力、腕隧道症候群..等。

手術:骨外科醫師會根據臨床檢查、及x光片等理學報告結果,來判斷對此骨折的處理方式。

一般骨裂痕:骨折斷端之兩邊骨頭未造成移位,只出現裂痕。通常只用石膏固定,雖然也有不錯的預後,但是石膏固定至少須要六週;且常固定至上臂,因而肘關節活動受限,對於日常生活常造成相當的不便。

骨折合併移位:若移位不嚴重,有些醫師會先以徒手復位,再以石膏固定之,雖能達百分之五十的效果,但仍會產生石膏固定後的不便與併發症。因此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各醫學中心多已改用手術方法來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大致可分骨內鋼釘或鋼板固定和骨外固定器兩種。

骨內鋼釘或鋼板固定主要適用於骨折斷面發生於掌側,且遠端橈骨背側骨骼完整之個案;其餘大多數均可使用骨外固定來加以治療。

若病患骨質較為疏鬆或是骨折部位較為粉碎,此時醫師可能會從您身上其他部位拮取骨頭進行骨移植,以確保您的骨折癒合。

因使用固定器可減少石膏所帶來的不便與併發症,將來拔除固定器也方便,減少患者疼痛。

通常病患在術後應被教導石膏或固定器拆除前及拆除後的基本復健觀念,以減少日後所帶來的社會成本與醫療資源的浪費。

若施以石膏處理,通常會從手指的掌指關節包被至手肘關節以上約5~8公分處,在石膏拆除前,除了應隨時注意石膏包紮壓力外,應時常保持肩膀的關節靈活度,保持手掌、手臂與肩膀肌肉的力量,可利用肌肉等長收縮(裝力)方式。

若施以固定器處理,通常仍可允許手指的指間關節(尤其第2~5手指)、手肘關節自由活動,所以在固定期間的初期即可開始保持關節的靈活度與肌肉力量。

在拆除石膏或固定器後,為儘早恢復功能,必須及早接受復健治療,臨床上常見到一些病患,在未被詳細事先告知或對疼痛耐受度較低(較怕痛)的情況下,經過至少三個月的固定期後,不應該出現問題的肩膀,也產生了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的症狀,總覺得非常可惜與不應該。

在復健專科醫師的評估診斷與治療師的功能性評估後,視個別情況及嚴重程度,會施以:

關節僵硬----水療、紅外線、短波或超音波等,增加血液循環,軟化肌肉及週遭軟組織。

脹----血液循環促進治療儀、按摩法或結締組織按摩法等

增加關節----放鬆技巧、牽拉(拉筋)、關節鬆動術或運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