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适宜治疗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生存率

发布日期:2014-11-23 22:18:51 浏览次数:1595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甚至常常在轻微的外伤后就可发生,这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缘故。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骼衰老的表现,骨质疏松使骨质逐步丧失。由于骨质疏松,丧失了合乎力学原理的骨小梁工程结构,对压力和张力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以致骨质脆弱,只要有轻微的外力,就能引起骨折。在人的股骨中,股骨颈较细,而承受的力量最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医大二院骨科收治一位女性患者,78岁,跌倒后造成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因为合并心功能不全由外院转到我科,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确认患者可以接受手术,经过心内科积极治疗,心功能好转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二周下地,治愈出院。另一个女性患者,92岁,滑倒后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一周后到医院拍x光片显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合并肺感染,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后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二周下地行走,治愈出院。

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疾患。(2)伤后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褥疮静脉栓塞等合并症。其死亡率较一般骨折者为高。(3)由于解剖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式应力,影响治疗效果和产生不愈合。不愈合率约为10%~20%。骨折后血液供应阻断,不仅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约为20%~40%。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如果同时存在畸形、髋部压痛、叩击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体征应及时做X线检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病人的年龄等多种因素来制定。

1.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治疗6周,老年病人可取半坐位,踝关节、足趾做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做收缩、舒张运动。这些动作既可锻炼肌肉,又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后根据情况扶拐下地。一般6个月后可脱离拐杖行走。

2.明显移位的和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

这类骨折可先暂时做骨牵引,一般7―10日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

(1)中空加压螺纹钉(简称空心钉)其结构特点是螺钉中空钉体前端为松质骨加压螺纹,后端无螺纹,钉尾为六方结构。将螺钉套入导针可准确地沿导针方向推进,固定牢固,对骨质疏松者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可显著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3)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骨折类型是头下型骨折,则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较多。由于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伴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等。骨折后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血管栓塞、脑血管意外、褥疮等,这些并发症不但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还会威胁病人的生命。为了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早期离床。所以一般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以后2周可扶拐行走,循序渐进的练习弃拐行走。

医大二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多数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我科和我院内科密切协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内科疾病有效的控制好后及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得以早期离床,减少了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老年人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要设法增进食欲。必要时,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防止由于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而引起骨质疏松。

老年人应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诸如太极拳和慢跑等运动。这样可使肌肉和骨骼内的血液循环增加,有利于保持骨质正常,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在生活中,不要抬、提重物,要避免意外的损伤,并切忌跌跤,以减少股骨颈骨折的机会。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郑道明个人简介:副主任医师,天津市关节外科学组委员。

业务特长: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天津市卫生局级科研课题2项。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