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股骨颈骨折

发布日期:2014-10-28 07:28:01 浏览次数:1595

骨折类型及移位

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斜形骨折。随着受伤姿式,外力方向及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股骨颈骨折可区分为四种类型,与治疗和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一)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②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③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病人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与囊内骨折性质不同,故应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三)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30°;Ⅱ型,30°~50°,>50°。骨折线之倾斜度愈大,愈不稳定。小于30°,骨折面互相嵌压,位置稳定,易愈合;大于50°者,承受剪式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预后不佳。但此角度的测量应将骨折远端置于内旋位,消除前倾角之后,才能准确测量,故在复位前应用价值不大。

(四)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时有多发性损伤。

病理

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骨强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较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人,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全的稳定骨折变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还是不少的。

5.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1.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结节联线之上;2.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腱侧。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特别是髋坐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按股骨颈骨折部的形态分为嵌入型和错位型骨折。这两型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线可表现为致密线和/或透亮线。致密骨折线表示两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叠嵌插,而透亮骨折线则意味着两骨折端有分离。

嵌入型股骨颈骨折无明显错位,通常股骨颈可见模糊的致密骨折线,局部骨小梁中断,局部骨皮质出现小的成角或凹陷,股骨干的外旋畸形小明显。此型骨折属较稳定性骨折。由于骨折发生时外力作用的不同,股骨头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收、外旋。前倾或后倾的成角畸形。如出现嵌入端成角畸形较明显,或骨折线的斜度较大、骨折端部分有分离,或股骨干外旋明显时,提示骨折不稳定。

错位型股骨颈骨折较常见,亦称为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两折端出现旋转和错位。股骨头向后倾骨折端向前成角,股骨干外旋向上错位,骨折线分离明显。

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为:头下型:骨折线位于头颈交界处;经颈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底部,大部分位于关节囊外;头颈型:骨折线上端在头下,下端在股骨颈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愈合。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Х线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在临床上表现为患部疼痛,患肢无力和不敢负重。在X线上则有下列表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