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锁骨骨折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11 11:25:12 浏览次数:1600

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皮下瘀斑,骨折处有异常隆起,活动障碍,患肩下垂,常以健手托住患侧肘部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来减少疼痛。

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痉挛,完全骨折者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未完全骨折者局部有异常隆起。幼儿患者由于缺乏自诉能力,加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易误诊,但患肢活动或压迫锁骨时,如穿衣、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可揭示诊断。

合并有锁骨下血管损伤者,患肢血循环障碍,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合并臂丛神经损伤者,患肢麻木、感觉及反射均减弱。

1.肩部软组织损伤:有受伤史和局部肿痛。锁骨外1/3骨折局部有畸形,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增剧,用一手固定肩部拇指按于锁骨处,另一手托患者肘部向上推送,有异常活动,X线片即可提示骨折,软组织损伤无畸形和异常活动。

2.肩锁关节脱位:有受伤史和肩外侧肿胀、疼痛,肩锁关节脱位可触及锁骨肩峰端漂浮感。X线片拍正位片即可鉴别。

3.婴幼儿锁骨骨折与臂丛神经瘫相区别:臂丛神经瘫除肩部活动无力外一般肩部不疼锁骨完整,同时有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有相应的感觉减退区,随时间增长,有相应的肌肉萎缩

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为主。不同类型的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幼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即可。若有移位,则用"8"字形绷带固定1~2周即可。对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的骨折,必须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轻度移位者,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日后不影响愈合及功能,用"8"字石膏绷带固定即可。对有移位严重,有畸形者,用手法整复,"8"字石膏绷带固定3~4周。复位后骨折处仍有移位者可用双圈固定法,将纸垫深压骨折近端,外加胶布固定,将备好的固定棉圈套在两侧肩部,用两条短布条在背后捆扎,胸前用布缚住两圈前侧,利用肩部下垂之力和棉圈在腋下的杠杆作用来维持骨折对位。

对粉碎型骨拆,手法难以复位者或若用力向下按压骨折碎片,有可能造成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的损伤者,忌用按压手法。垂直的骨折碎片一般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随着骨痂的生长,这些碎片可能逐渐被新生骨包裹,愈合后骨折局部仅形成一隆起,一般不会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不适。以上各法固定后如果病人两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摸不到时,表示石膏或双圈有过紧压迫血管、神经现象,应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

对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及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或皮质有缺损的、或骨折复位固定后仍不能稳定的,应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在局麻下,采用髓内针、钢板、钢丝、螺丝钉来固定。手术容易引起不愈合,要严格选择指征。术后悬吊前臂。

常用的纠正重叠移位的方法:①膝顶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挺胸抬头,上肢外旋,双手叉腰,术者在背后一足踏于凳缘上,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使患者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术者一手拇、食、中指用捺正手法矫正之。亦可由一助手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双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待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并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捏住两骨折端,将骨折近端向前向下推按,骨的远端向后向上端提,使之复位。②外侧牵引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一助手立于健侧,双手绕患侧腋下抱住其身,术者以一手握患侧上肢,提至肩平,并向后上方拔伸牵引,另一手拇、食、中指三指捏住骨折端,用捺正手法使之复位,再将患侧上肢徐徐放下。亦可由另一助手向后上方牵引患侧上肢,术者以两手拇、食、中指进行捺正复位。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作手指、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中期可作肩后伸的扩胸活动;后期可逐渐作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因固定时间太长而致功能限制。在骨折愈合前,严禁抬臂动作,以免产生剪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