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肱骨骨折

发布日期:2014-10-02 20:37:59 浏览次数:1600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間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側打擊肱骨幹中份,致橫形或粉碎形骨折,間接暴力常由於手部著地或肘部著地,力向上傳導,加上身體傾倒所產生的剪式應力,導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 有時因投擲運動或“掰腕”也可導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骨端的移位取決於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牽拉方面等,在三角肌止點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的牽拉而向內、向前移位,遠折端因三角肌、椽肱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牽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當骨折線位於三角肌止點以下時,近折端由於三角肌的牽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當骨折線位於三角肌止點以下時近折端由於三角肌的牽拉而向前、外移位,遠折端因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牽拉而向近端移位,無論骨折發生在哪一段,在體弱病人,由於肢體的重力作用或不恰當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引起骨折端分離移位或旋轉畸形,肱骨幹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方向於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關節所處的位置有關,大多數有成角、短縮及旋轉畸形。

保健品查詢肱骨骨折中醫治療方法藥物法

①可應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三七、制乳香、制沒藥、地鱉蟲、紅花。再隨證分期選用中藥,如骨折中後期選用續斷、仙茅、熟地、骨碎補、生白術、補骨脂、當歸、陳皮、淫羊藿;如體弱者加當歸、黃芪。②中成藥選用七厘散、奪命丹、正骨紫金丹。③有止痛作用的單味中藥有川、草烏、威靈仙、五加皮、制南星。

外治法

①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紅花5克,全當歸9克,桂枝3克,草烏9克,獨活9克,研成粉末,將藥裝入紗佈袋內紮好,放人鍋內煮沸後稍待冷卻用毛巾浸後敷於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②骨折早期外敷斷骨丹,中後期外敷接骨丹。可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

藥慰法

①荊芥9克,防風6克,黃柏6克,當歸6克,苦參6克,川芎5克,丹參

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節9克,樟腦3克,黃酒l小杯,水煎後敷。有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②解除固定後可用生薑50克,帶根蔥5根或花椒3克。煎水熏洗患處;也可用海桐皮清洗患處,有溫經通脈之效。

針灸法

①體針:取肩偶、肩貞、肩內陵、曲池、臂膳、手三裡,中等刺激,留針15—30分鐘,可加用艾灸法。有溫經通絡,松解粘連的作用。②耳針:取腦、神門,捻轉手法,留針30分鐘;或埋針後用膠佈固定,囑患者每隔l-2小時自行按壓1分鐘,以維持針感。有活血止痛之效。

中藥材查詢肱骨骨折西醫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肱骨外科頸接近盂肱關節,骨折又多發生在中老年,特別是老年患者,極易因此引起凍結肩,因此仔細瞭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法,保持肩關節一定的活動度,是治療所必須考慮的。對①裂紋骨折:用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當疼痛減輕後盡早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無需復位,以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並逐步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無嵌插的骨折應行手法整復,隨後以石膏或小夾板固定3~4周;③內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應復位,復位方法有手法及切開兩種,並給以適當的外固定或內固定。

1.手法復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腫內麻醉下進行。患者平臥,以內收型為例。一助手用佈帶繞過患者腋下向上牽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並保持中立位,肘關節屈曲90°,沿肱骨縱軸方向牽引。當兩助手將骨折兩斷端拉開後,術者兩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內推,其餘四指抱住骨折遠端向外牽拉,同時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矯正後,再徐徐前屈肩關節過頭部,術者用力向後擠壓骨折部位以矯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復位(圖2)。若畸形較大,此法仍不能復位時,可改用以下手法進行復位:術者立於患者前外側,兩拇指置於骨折遠段後側,其餘四指環抱肩前側相當於骨折成角部位,在牽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將上臂逐漸前屈上舉過頂,此時術者兩拇指抵住骨折遠端向前推頂,其餘四指由前向後扣擠按壓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時表示骨折斷端相互抵觸,成角畸形已矯正,骨折已復位。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應用適當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關節夾板外固定。

(2)石膏繃帶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繃帶條環繞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於上舉位2~3周。以後改為其他固定,此法隻適應骨折向前成角難矯正者。

(3)外展支架(飛機架) 固定:如骨折斷端不穩定,復位後不易維持對位時,可用外展支架固定,並沿肱骨縱軸加用皮膚牽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現已少用。

無論用哪種方法固定,皆需早期開始功能活動,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1)適應證:多數肱骨外科頸骨折可用非手術療法。以下幾種情況考慮手術:①外科頸骨折移位嚴重,復位後不穩定;手法整復外固定失敗者;②50歲以下病人合並肱骨頭粉碎骨折;③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有移位並與肩峰下部抵觸;④不能復位的骺板骨折分離(肱二頭肌長頭嵌入);⑤治療較晚,已不能復位的青枝骨折

(2)手術方法:臂叢麻醉,取肩前外側切口,在三角肌前緣分開部分肌纖維,並在離肩峰止點1cm處橫斷三角肌,顯露骨折處,認清肱二頭肌長頭腱及兩骨折端,撬撥斷端復位,以克氏針交叉固定,縫合肌肉及皮膚(圖3)。術後當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後,三角巾懸吊患肢3周,去克氏針,逐漸練習活動。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肱骨骨折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肱骨骨折檢查

肱骨外科頸骨折診斷容易。根據肩部正位X片可顯示外展或內收骨折類型。還必須有側位片(穿胸位)瞭解肱骨頭有無旋轉、嵌插、前後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確有無骨折端向前成角。

內收或外展型損傷:最常見。X線正位片所見骨折線為橫行,骨折輕度向內或向外成角,遠折端呈內收或外展狀態。側位片上均無明顯向前或向後成角、錯位改變。肱骨外科頸骨折常合並肽骨大結節骨折,表現為撕脫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損傷,是間接外力引起的損傷。X線特點為骨折線橫行,骨折向前成角,遠折端向前錯位,肱骨頭後傾,關節面向後。

屈曲型損傷:是較少見的間接外力引起的損傷。骨折向後成角畸形,遠折端向後上移位。

血管損傷:肱骨近端骨折合並血管損傷者較為少見。一般以腋動脈損傷發生率最高。有的報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損傷率為4.9%,多為高能量損傷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於血管硬化、血管壁彈性較差,較易發生血管損傷。

動脈損傷後局部形成膨脹性血腫,疼痛明顯。肢體蒼白或發紺、皮膚感覺異常。一些病例由於側支循環,肢端仍有血液供應。動脈造影可確定血管損傷的部位及性質。證實診斷後,應盡早手術探查。固定骨折,同時修復損傷的血管,可行大隱靜脈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叢神經損傷:肱骨近端骨折合並臂叢神經損傷發生率為6.1%。有的報道高達21%~36%,以腋神經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經、肌皮神經和橈神經損傷也偶有發生。腋神經損傷時,肩外側皮膚感覺喪失,但測定三角肌纖維的收縮更為準確、可靠。腋神經損傷時,可采用肌電圖觀察神經損傷恢復的進程。絕大多數病例在4個月內可恢復功能,如傷後2~3個月仍無恢復跡象時,則可早期進行神經探查。

胸部損傷: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時,常合並多發損傷,應註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氣胸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