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圖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2.6 術后處理
術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關節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對掌位。3周后拆線,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針。
3 掌、折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3.1 適應證
1.開放性手術傷合并掌、指骨骨折,常于清創修復時行內固定術。
2.閉合性掌、指骨骨折僅在復位失敗,或復位困難(如骨折時間過久)或不穩定性骨折時,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3.2 術前準備
同切開復位術及內固定術。
3.3 麻醉
多選用臂叢麻醉或局麻。
3.4 手術步驟
1.體位仰臥位,上肢外展、旋前置于手術臺旁小臺上。
2.切口常用掌、指骨折切口如圖所示[圖2 ⑴]。圖示的掌骨切口最適用于相鄰的兩根掌骨,單一掌骨骨折可將切口移至傷骨背側的伸肌腱側面。指骨骨折可以根據骨折的部位,選用其中的一段。
3.顯露切開皮膚及筋膜,拉開伸指肌腱,可見血腫與移位的骨折,縱行切開骨膜并向兩側剝離,骨折端即可顯露[圖2 ⑵ ⑶]。對掌骨頸部骨折和近節指骨骨折,顯露時應避免損傷指伸肌腱擴張部分。更應注意勿切斷蚓狀肌腱及骨間肌腱,以免引起手指功能的嚴重障礙。
4.復位和內固定掌、指骨骨折復位比較容易,手法牽引,加骨膜剝離器撬撥,即可復位。復位后,常用克氏針內固定,其方法有:
單針貫穿內固定:多用于掌骨骨折,其步驟如下:①先用骨膜剝離器將骨折遠端撬出,用手搖鉆將直徑1.5cm的克氏針插入骨髓腔,搖動手搖鉆,使克氏針從掌骨頭的橈側背面鉆出皮膚;②將手搖鉆換到克氏針的遠側端,將克氏針向遠端退出,直至針尖與遠折端持平;③將折端復位后搖動手搖鉆,使克氏針向近折端進針,并自掌骨基底的尺側背面鉆出皮膚;④將手搖鉆換至克氏針的近端,將克氏針向近端退出,直至針尖剛退入掌骨頭內,掌指關節能活動自如為止[圖2 ⑵]。剪去多余的克氏針,針尾彎成鉤狀,埋于皮下。
雙針交叉固定:多用于指骨骨折,其步驟如下:①先將骨折遠端撬出,用手搖鉆稍偏尺側和橈側,斜向鉆入兩根克氏針,分別從指骨頭部近側的橈側面和尺側面鉆出皮膚,針不應貫穿指骨頭;②將手搖鉆換到克氏針的遠端,將克氏針向遠端退針,直至針尖與遠折端持平;③骨折復位后,搖動手搖鉆使兩根克氏針分別自指骨基底部遠側的尺側面和橈側面穿出,針也不應穿過關節面;④再將手搖鉆換到克氏針的近端,向近端退針,直到針尖剛露出皮質骨1~2mm為止[圖2 ⑶]。剪去近端多余的克氏針,尾端彎成鉤狀,埋于皮下。
雙針交叉固定最適用于指骨干橫折。其他部位骨折和不同類型骨折的克氏針固定如圖所示[圖2 ⑷]。
5.縫合固定完成后,活動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腕關節,觀察有無骨折移位、關節活動是否受限。如骨折固定可靠,關節活動不受限,即可逐層縫合。
3.5 手術圖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