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技术

发布日期:2014-11-28 17:02:47 浏览次数:1600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病例的4-5%,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

Neer认为:肱骨近端骨折的大多数病例仅轻度移位或无移位,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愈合和理想的功能恢复,但近期的多中心研究提示移位病例可高达64%。随着技术和相关理论的进步,对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讨论也日益深入。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一般提倡对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可应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内固定针、螺钉、张力带线缆、钢板、通过钢板上的钉孔进行的加密缝合,以及髓内固定,另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关节置换技术也可以成为合适的选择。每一种内固定技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当然也存在自己的风险,术者应该熟悉各种内固定技术的情况,以更好地进行治疗。2012年12月刊的The 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杂志上刊载了包括积水潭医院姜春岩教授在内的多名学者对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回顾。在此进行简要回顾,因篇幅及个人水平所限,仅对该文关于适应证、预后、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对于手术技术细节感兴趣的站友可以下载本文进行浏览。

图1 一例肱骨头受累肱骨近端骨折的前后位X线片(1-A),轴位CT扫描(1-B),冠状位CT扫描(1-C)

1、经皮穿针内固定:

适应证:此技术相对微创,发生骨坏死的机率相对较小,但稳定性不足,技术要求高。可用于不稳定的两部分外科颈骨折,也可用于更为复杂的三部分骨折或外展崁插的四部分骨折(图2);该技术一般需要患者具有较好的骨密度,粉碎程度轻,结节完整,内侧壁支撑好,更为关键的是患者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