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THA治疗伴有下肢短缩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短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9月至 2012年9月,对5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 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 岁 (47~8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后经保守治疗(19例),内固定治疗(33例)。术前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测量髋关节偏心距、旋转中心、髋臼值和股骨假体大小、颈长和截骨位置;术后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均复查并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及骨长入状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5年(6-54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无术后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无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5±2.3分,术后92.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侧肢体长度差:术前1.5-4.5cm,术后0.5-1.0cm。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为(43.7±4.6) °,术后为(192.3±5.7) °。术后48例患者髋关节无疼痛,3例患者为轻度疼痛,1例患者大腿外侧及膝关节疼痛,无需药物止痛,日常生活无影响。
讨论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断端间纤维组织形成,最终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患肢短缩跛行、髋部疼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伴有股骨距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挛缩、畸形以及骨质疏松等特点,手术难度较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生物型固定假体要求骨质条件较好,骨生长修复能力强,主要是利用骨组织长入假体微孔,利于骨组织与假体融合,从而达到牢固固定。股骨头坏死晚期关节囊及其周围肌群亦发生挛缩,易导致人工关节复位困难及假体选择不当而引起的肢体不等长,术中彻底松解和切除挛缩的关节囊和髋周软组织,待关节复位松紧度适合后,尽可能重建旋髋肌,恢复关节的后方稳定性,降低髋关节的脱位发生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长度和偏心距,同时也要顾及神经、血管的牵拉张力。对一些病程较长,既往治疗失败或强烈要求尽早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失为一种可靠的补救方法。
结论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能有效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恢复下肢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