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的中医骨折治疗
晨报讯(记者戚在兵)同样一个骨折,打钢板、绑石膏,需要花2万-3万元,而采用中医小夹板治疗却不到2000元,这一差异让吴女士吃惊不已。她不明白,治疗为何“只用贵的,不选对的”?而记者了解到,因为“赚钱少”,上个世纪曾经非常主流的中医小夹板,已从医院骨科悄然“隐退”,渐渐被开刀所取代。
同样看骨折,中西医治疗费用相差10倍
今年1月的一天傍晚,7岁的明明(化名)放学后,在小区广场和同学玩耍跑动中,不小心被绊了一跤,一个跟头栽倒在地。躺在地上的明明大哭不止,胳膊不能动弹。家人闻讯赶过来发现,孩子的右胳膊已经变形,整条胳膊肿得老高。一家人赶紧带着他去了大医院骨科就诊,X光片结果显示,右胳膊肱骨中段骨折伴移位,需要立即手术,费用在2万-3万元。
在医院上班的明明的舅舅听说后建议不要手术,让妹妹吴女士带孩子去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中医小夹板能否治好,治不好再手术。就这样,明明被送到了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骨科主任倪净看了片子后肯定地表示“不要手术,中医正骨能治好”。随后,倪主任用手法把断裂处复位,敷上中药,再用夹板固定好,整个治疗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接下来经过两个多月6次治疗,没有开刀,没有打钢板,孩子奇迹般康复,最后结算费用只有2000块钱。
如此低廉的费用让吴女士吃惊不已,她不明白同样的骨折,为何中西医治疗费用相差达10倍之多?疗效这么好的技术怎么大家都不知道,去大医院却都要开刀?
不赚钱,担风险,曾经的主流疗法难觅踪影
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开放性骨折等必须手术外,70%的骨折都采用小夹板治疗,然而这种物美价廉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南京的医院里已难见踪影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小夹板这个词。
“担风险,不赚钱,是它逐渐退出治疗舞台的主要原因,现在都改开刀了。”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手法复位一次100元,小夹板也是100元,而外敷中药就30块钱,即便最严重的骨折全部搞定也就两三千块钱。相反,如果换成外科开刀,加上内固定、上钢板、打钢钉,则要花几万块钱。其中,仅钢板就要几千块,对医院而言,经济效益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无论于医院还是医生,都有积极性开刀。
不过,在倪净眼里,作为中医主流技术的小夹板之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基本不用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像西医开刀“术前讨论”,中医小夹板治疗是医生个人在承担风险。正是这种“付出多,回报少,还要承担医疗风险,吃力不讨好”,造成从事小夹板治疗的人越来越少了。
疗效好的技术收费少,中医被迫“洋化”
“中医骨科小夹板确实用得少了,用也基本集中在门诊,而且是否用小夹板治疗也要看医生个人。”南京某中医骨科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中医的优势是“简、便、验、廉”,但如今一个“廉”字,却成了中医的“致命伤”。他举例说,一名手腕骨折患者,用小夹板固定治疗6周,不需要住院,加上中药费,医院最多收1000元。而对于同样的病人,如果用西医手术治疗,至少收1万元。如果病人粉碎性骨折,或者移位的,一般都是开刀。
这位主任说,低廉的价格让医院和医生都没有积极性,在医院要发展、医生要养家糊口的客观要求下,赚钱的冲动中,中医院日渐“洋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中医特色日渐淡薄。“如果再不提高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收费,未来中医骨科小夹板等一批中医特色技术濒临失传也不是没有可能。”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让“花费少、疗效好”的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生存下去,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予以保障,也需要让这些技术实现价值回归,否则医院、医生难有积极性,这些物美价廉的治疗技术将会离患者越来越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