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关注骨骼健康
前言: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待发生骨骼疼痛、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驼背、骨折等症状时,骨质疏松症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杭州网健康频道特推出本专题,希望人们重视运动保健,合理安排膳食,远离骨质疏松!
原因一
运动量过少,影响骨骼强健
骨骼发育程度、骨量大小与运动密切相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会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应对策略:适量进行户外运动。
原因二
钙摄入量少致骨骼脆弱
钙缺乏是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摄入钙量约为10mg/kg体重, 其中少量为人体所利用,大部分随尿及大便排出,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如果摄入的钙量减少,或是肠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则易引起由于 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紊乱因素的影响,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应对策略:及时从饮食、钙片中补充钙元素。
原因三
内分泌紊乱,引起骨质疏松
众所周知,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表明:性激素对骨质的代 谢有直接关系。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不仅是柯兴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而且在临床治疗上长期向病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样引起这一后果。这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体前叶素,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则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应对策略:老年或更年期时,及时补充激素药物。
原因四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
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调节血液中钙的含量。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内的维生素D合成。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而老年人由于饮食变化及室外活动减少,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及转化都出现异常,成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的发生。
应对策略:多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