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浙江在线健康网本期《健康大讲堂》,我是主持人莎莎。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来自浙江医院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吴天凤和副主任医师江缨,二位专家将会从一个糖尿病监测和认识胰岛素两个方面,来跟我们一起谈一谈有关于糖尿病相关的一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欢迎二位嘉宾的到来,也请二位来和网友朋友打个招呼。
【吴天凤】:各位网友好,我是浙江医院的内分泌科的吴天凤医师。
【江缨】: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浙江医院的内分泌科的江缨医师。
【主持人】:今天如果在线收看网络直播的朋友,也可以在互动平台上面提问,特别是一些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是在平时的疾病或者生活当中有哪些麻烦和问题,都可以向今天二位专家发来提问。首先我们来问问吴主任,今天的我们的主题和糖尿病有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咱们国家糖尿病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吴天凤】:糖尿病现在是家喻户晓的疾病,为什么家喻户晓?因为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都会有,或者家里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亲戚或多或少会有糖尿病。为什么发病多,具体多到多少,如果按排位来讲现在在我们国家是第三位,是在心脑血管肿瘤以后的第三位,具体的数字08年我们国家做过一个统计,糖尿病在全国成人当中9.7%,还有15.5%的人他是血糖增高,但还没有到糖尿病水平,两个都加起来差不多25%,也就是说有四个人里头有一个血糖增高,血糖增高对我们危害很大。我们这么高,国家对糖尿病发病率控制非常低,要求把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只有37%的样子,因为糖尿病的病人也有血压高,血脂高,控制到多少,也是非常低,只有36%的样子,还有血脂高的,可能一半也不到,如果血压控制好的,血脂控制好的,血糖控制好的,这样的比例更好,只有7.3%,为什么这么差,是我们没有管理好。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一个词就是管理,我们现在提倡患了糖尿病的患者要学习和管理糖尿病,如何管理好糖尿病?
【吴天凤】:怎么管理从五个方面:一个饮食,一个运动,还有监测、还有一个治疗,一个教育。
饮食大家都知道,吃的好一点血糖好一点,运动好一点血糖会低,但是监测很多病人没有想到,我检测的好不好我血糖控制好不好,还就关系,这方面监测的做的不是很好,实际上监测是糖尿病管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措施。
【主持人】:你刚刚说到很多医生糖尿病患者做到血糖监测怎么样对他病情进行监测,患者自己做什么工作?
【吴天凤】:我们糖尿病病人主要是血糖的问题,为什么要监测?如果不监测,我们的病人不一定能够感觉到,就是血糖高一点,或者高的比较多,有的时候血压高一点,血脂高一点,我们不能感知高了,因为感知不到,他不知道这个数字高在哪个地方,那么长期高在那边,它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一般伤害出来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就会越来越重,所以要检测它,你自我感觉不到,要监测它的时候,他就会发现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去处理它,有的可以监测调整自己的生活,有的时候自己饮食不到位,运动不到位,那天测了以后就问题,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时候血压高了,你可以治疗它,其他方面去注意它,还有血脂也是一样,就是很好为我们控制血糖提高一个保证。
【主持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的得病之后,会感觉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今天的血糖是不是偏高和偏低的这样的情况,刚才吴医生跟我们说,这样的判断不可靠,如果通过自身的感觉判断自己糖尿病的话,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吴天凤】:通过自身感觉判断血糖肯定不科学,就像我刚才说的血糖高在那边不一定知道,如果一直高在那边,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有时候心脏不好,脑子不好。不能通过监测,特别是老年人,老年人有的时候比年轻人更迟钝一点,有的时候血糖低的时候他也不一定有感觉,如果低血糖没有感觉到,没有及时纠正的话,对我们人的损害非常大,有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人脑子功能受到影响,再严重一点有的时候神智状态,有的时候生理有关系的,所以要监测判断自己的情况,不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判断自己的情况。
【主持人】:我们一直在提醒大家做到及时的监测,接下来具体说说糖尿病应该监测哪些指标?
【吴天凤】:具体的监测指标第一个血糖,血糖是最要紧的,也是病人想到最多的,另外一个糖化血糖蛋白。还有刚刚说到,往往其他的问题,比如血压、血脂。另外还有尿蛋白的情况,肝功能的情况,还有脚的情况,还有触摸自己的腹围。
【主持人】:监测的频率有没有说规律大概多少时间一次?
【吴天凤】:一般大概有一个规律,一般血糖高的时候,这时候监测,这个时候可能住院,一般医院里面一天测四到七次,有的人比较高,但是血糖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每个礼拜的监测选择一天测四到七次。还有一种病人血糖好了,没有熬夜大吃大喝,这种病人血糖好的情况不是不用监测,可以一到两个礼拜测一次。血压我们要求病人自己在家里有一个血压计,一天当中测一两次也是好的,至少到医院去的时候应该监测的。还有一个糖化血糖蛋白,糖化血糖蛋白现在监测的人不是非常多,很多病人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是监测的,这个指标我们要求三个月一次,实在是因为经济条件原因,或者什么原因,至少六个月必须做监测。再一个我们的体重,我们体重也是要求每三个月检测一次。还有一个腹围也是三个月测一次。再一个尿蛋白,肾功能做一下监测,这些监测频率长一点,现在监测过以后,一年可以再监测,如果这些项目测出来有问题了,那么频率频一点,每三个月到六个月一次,不能一年一次。
【主持人】:我们知道糖尿病发病人群在老年人群很多的,对于老年方面来说如果监测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
【吴天凤】:老年人糖尿病确实非常高,老年人的糖尿病60岁以上,60以后发病也是叫做老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比全体是9.7%,但老年人占2.8%,这个比例非常高,国家经济条件非常好,老年人越来越多,那么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如果这些老年人血糖没有控制好,对我们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对家庭和个人也是损害和负担,老年人的管理也是非常需要加强的,那么管理老年人的时候,因为老年人的时候有老年人的特点,管理老年人的时候还是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一般老年人我们就是说设定一个目标,一个目标血糖肯定控制,包括血脂代谢的问题这些要管理它。另外防止并发症,急性也好慢性也好。但是老年人有一点非常强的避免低血糖,这个跟年轻人稍微有一点不一样,尽量控制好,因为有的老年人,我们知道60岁到80岁的老年人,现在很多老年人身体情况非常好,可能看不出来是老年人,对这些人的管理,可能跟中年青年一样,要求自己控制的好一点,只要不出现低血糖我控制好一点,但是年纪在80岁以上,不管他他其他情况有没有,可以放宽一点。有些完全行动不便,视觉不是太好,或者不是很好的老年病人,可能家里给予他更多关注和关爱。
【主持人】:之前也有跟大家说到有关与糖尿病监测频率有时间的规律。另外看到网友问到,患者在监测时间有没有一个规定,比如说问饭前还是饭后做到一个监测?
【吴天凤】:刚刚四到七次,什么时候监测,空腹的时候,饭前半小时,再有一个睡前。一般就是这些时段。
【主持人】:接下来糖尿病控制目标到底处于什么平均值之下是非常理想的控制目标?
【吴天凤】:刚才反复说到测血糖,到底测多少血糖,你应该改变自己的饮食,改变自己的药物,我们这样有一个标准,空腹的话,这个指的所有一般的人群3.9%到7.2%空腹。不是空腹,我们刚才说的中餐前,晚餐前这种实际上非空腹,这个10%以下。再一个糖化血糖蛋白就小于7%,血压130/80以下,再一个血脂,血脂里头有很多指标,比如甘油三酯,一般1.7以下,还有一个高密度脂蛋白看男的女的,男的1以上,女的1.3以上。还有低密度脂蛋白非常要紧,要在2.3以下。一般化验单监测出来的数据没有标识给你,5.8是正常的,很多病人看到好,可能会忽视过去,所以糖尿病按照我说的来要求自己。
【主持人】:对于老年人空腹的数据是我们刚才说的数据?
【吴天凤】:老年人稍微放宽以下,一般在7.8以下。身体很好的老年人当然以一般人标准要求。如果老年人不算多,其他的疾病很多,我们糖化血糖蛋白放宽到8以下也可以。再还有病人情况非常的重,控制9以下也可以。
【主持人】:接下来下半段由江主任来认识认识胰岛素的角度,从糖尿病患者来到底认识胰岛素有什么意义可再?
【江缨】:我们在临床过程中病人因为病情的需要需要打胰岛素,往往跟病人打胰岛素都拒绝,好像说胰岛素有这样那样的情况,有的病人会问会不会成瘾,那么有必要让病人来认识一下胰岛素在糖尿病当中的地位。
【主持人】:首先来说说胰岛素的概念,它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江 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就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一种可以降低体内血糖水平的激素。正常人因进餐等原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时,胰腺就会恰当的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使细胞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体内的血糖水平,是体内血糖浓度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当人体缺少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被充分利用的时候,就会患上糖尿病。我们常见的1型糖尿病是胰腺B细胞功能的衰竭,胰腺不能分泌出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是胰腺B细胞功能的减退,分泌的胰岛素数量减少以及胰岛素抵抗,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说,胰岛素是人体血糖维持正常的重要的激素,也是唯一的一个降糖激素。
【主持人】:有很多患者不愿意选择胰岛素治疗自己的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发现目前市场有那么多的口服降糖药,为什么还要用胰岛素来治疗呢?
【江 缨】:是的,你说的问题挺实在,降糖药物首先有胰岛素然后才有血糖药,这个胰岛素是1922年由加拿大的一名年轻的名叫班廷的外科医师发现的。在没有胰岛素之前,人类得了糖尿病没有任何降糖药物可以用,在1922之前,一个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孩子他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3年,一名成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的平均生存期也只有4-8年。所以说胰岛素的问世挽救了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一直到1956年第一个口服降糖药诞生,人类又有了新的武器来对抗糖尿病。
那么口服降糖药的出现了以后,胰岛素是否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呢?不是的。因为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来看,1型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只有注射胰岛素能够降血糖;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少,口服降糖药已经无法控制血糖,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通过治疗。还有一些比方说妊娠糖尿病,是怀孕的妇女得了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流产、畸胎等,所以只能用胰岛素来治疗。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因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也只有选择胰岛素治疗。
【主持人】:很多朋友他们会关心,胰岛素的适应症有哪些?跟大家来说一说。
【江 缨】:具体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只能够靠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还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这个时候血糖仍然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糖蛋白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还有一种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药物很难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须应用胰岛素治疗:比方说在围手术期,也就是手术前后;或者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感染等;还有一些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足、重症糖尿病肾病等。
【主持人】: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
【江 缨】: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病友:如果您的生活方式已经很健康了,联合各种口服药治疗已经很长时间,或者药物蛮多的。一般是经过2种或以上的较大剂量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蛋白仍超过7%时,就应该启动胰岛素治疗的。
【主持人】:患者选择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江 缨】:首先,高血糖我们称之为高血糖毒性。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可缓解高糖毒性;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还可以使细胞得到休息,并减少已损伤细胞的过度分泌。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或者维持细胞功能。
因为从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大部分可获得相当长,比方说8-16个月这么一段缓解期,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均呈一定程度的增加,甚至个别患者还恢复了明显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
刚刚说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互可能不太了解,我们也说一下。比如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分泌有2个时相:第一时相叫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一个高峰,随即迅速下降;接着开始就是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大概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时相是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这样把我们的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水平。
【主持人】:很多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会上瘾的问题,究竟使用胰岛素到底会不会上瘾呢?
【江 缨】:有些患者认为胰岛素会上瘾的,首先这个不错,什么是成瘾?药物成瘾往往和我们吆五人体相互作用。导致使用者的精神和生理出现异常。令使用者产生难以克制的获取及连续使用的渴望,其目的是为体验药物产生的心理性快感,属于一种心理依赖的情况。但是,因为胰岛素是人体本身所分泌的一种生理性激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人就不能够生存,所以胰岛素根本没有成瘾性。已经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的患者,是否继续使用或者能否撤掉胰岛素,关键还是取决于他的病情,有的患人可能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是因为其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远远不够机体利用,或者很糟糕了。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是维持机体血糖正常的需要,而不是胰岛素本身的上瘾的状况。
【主持人】:所以说胰岛素根据病人的情况是增量还是减量的情况,另还有一些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就说明病情更重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江 缨】:从某种角度来说,胰岛素的使用的确确实说明我们的胰岛功能已经比较差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各种并发症,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才是最重要的,而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是最好的降糖手段。
当然对于那些初发的血糖很高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围手术期及应激状态下使用糖尿病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大部分的病人逐渐改成停止胰岛素治疗而改成口服降糖药物。
【主持人】:很多患者觉得胰岛素的使用不太方便,因为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来进行?
【江缨】:对。
【主持人】:它为什么不能口服呢?
【江 缨】:因为益达素是一个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其在口腔黏膜吸收极少,在消化道内又很容易被消化酶破坏,难以起效,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口服的胰岛素,所以我们只能选择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胰岛素治疗。
【主持人】:胰岛素也是分为好几种,具体有哪几类?
【江 缨】:如果从按来源来分类,有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在氨基酸链上是不同的。
还有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3、胰岛素类似物
二、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常见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根据不同的情况达到胰岛素的效果。
【主持人】:胰岛素可以注射在身体哪些部位?
【江 缨】:注射部位的选择,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这些也是常用的注射的部位。
【主持人】:胰岛素存放的时候有没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江 缨】:一个胰岛素因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晒。
二、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未开启的胰岛素大概在一年左右,应在保质期前使用。
三、开启的胰岛素放在冰箱内的保质期一般为1月,注明开启时间。
四、胰岛素放在冰箱的冷冻层,结冰的胰岛素不能使用,只能放在冷藏室内。
五、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摇匀态度注射。还有乘飞机旅行时应将胰岛素随身携带,不要放在寄托的行李。还有混浊型胰岛素若是被震摇几个小时或是没有适当保存时便可能会形成团块,这时胰岛素就应该丢弃。
【主持人】:患者在注射胰岛素之后会不会有哪些反应?
【江 缨】:胰岛素和所有药物一样都有不良反应,对每一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都应该了解。
一、全身反应。
全身性反应分为
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最常见的。多见于Ⅰ型糖尿病或Ⅱ型糖尿病的中重型。
2、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过敏性休克。
3、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钠,细胞中葡萄糖减少,控制后4~6日可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水肿。
4、屈光失常:胰岛素治程中有时病人感视力模糊,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此种屈光突变多见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病者。
二、局部反应
⑴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⑵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须更换注射部位而保证治疗。
三、抗药性
很少数病者有胰岛素抗药性,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00的单位以上,超过48小时以上,同时无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所以称这种为胰岛素抗药性。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可能需要把胰岛素停掉,或者用一些激素。
【主持人】: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江 缨】:病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使用的是那种类型的胰岛素,使用的剂量、注射的时间、次数等。
第二、胰岛素注射部位及进针技巧,要避开血管及避免扎进肌肉层。
第三、要知道注射胰岛素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会有什么症状,出现低血糖怎么自救一个状况。
第四,打了胰岛素以后及时进餐,按时进餐。切记注射后不进食或未进食运动,行空腹检查前不要注射胰岛素。
第五、还有患者比较喜欢运动,不要注射在大腿或手臂上。
第六、还有患者注射针头一次一换,有的患者舍不得扔,最好避免重复使用。
第七、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第八、经常监测血糖。
【主持人】:二位对做一个小结。
【吴天凤】:监测的情况,什么时候监测,监测的目的是什么。临床上碰到很多人,监测的不多是因为经济的原因,经济的原因这个是医生或者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的,可以用尿糖色质。一般城市里这种情况很小,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的。所以可以用尿糖色质,有的一个加,两个加。如果尿糖是阴性,这个尿糖是比较好的水平。如果老年人用尿糖监测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有没有血糖过低,因为有的时候低没有症状,但是有的会有反应,可能这个反应平时会差一些。
【主持人】:其实对于患者来说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非常多,也非常方便。江主任哪些问题需要补充?
【江缨】:做一个短短的总结。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必然经历;
第二、胰岛素可以使我们的血糖控制得更好,不用害怕。
第三、目前的胰岛素注射装置简单、方便、仿若无痛,剂型更加安全,足以解决您对注射的顾虑。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二位嘉宾来到我们《健康大讲堂》节目做客,跟我们网友朋友讲解了很多有关于糖尿病的一些内容,比如如何监测,和认识胰岛素方面的等等一些问题,相信广大的患者听了都会觉得很受用。再次感谢二位专家,同时也感谢网友朋友的关注和收看,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