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胃酸吐酸水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4-10-30 15:16:10 浏览次数:1601

大家也许都有过吐酸水的经历,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可今天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这是病,得治啊。吐酸是指胃酸过多并随胃气上逆而出现的泛吐酸水病症。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不咽而吐出者,为吐酸。本证多伴有胃痛,当然也可以单独出现。

吐酸多由肝气郁结,或脾胃虚寒引起,临床上按疾病性质分为偏热、偏寒两个证型,以偏热者较为多见,下面我就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证型的具体情况供大家参考。

偏热者:一般多有情绪不好引起,我们中医讲肝郁化火胃失和降,八个字已经形象的说出了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它的症状除了吐酸水之外还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治疗宜泻肝和胃、苦辛通降,代表方左金丸(吴茱萸5g黄连12g三付为一疗程,水煎服)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却是治疗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而致嘈杂吞酸的重要方剂,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泄热,少佐吴茱萸辛热,以制约黄连之苦寒,且能入肝降逆。反酸剧烈,可加乌贼骨30g、瓦楞子15g以制酸;若夹食者,可加鸡内金10g、麦芽15g、神曲10g、山楂10g以消食化滞。

偏寒者: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也由肝气犯胃引起,所不同的是患者有脾胃虚寒症或是寒邪凝滞于脾胃,它的主要症状是:吐酸时轻时重,时有时无,胸脘胀闷,嗳气频作,喜欢吐唾沫,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苔白脉弦。本证治疗宜温中散寒,和胃止酸。代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2g砂仁6g甘草6g三付为一疗程,水煎服。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甘温和中;香附、砂仁理气健胃止痛;全方共奏健脾和中,理气止痛之效。此外还可加吴茱萸3g以温散肝郁而止酸;若脾虚湿浊留恋,苔白腻者,可加苍术10g、藿香10g、佩兰10g以化湿醒脾。

(作者:韩峰)

+1

文本对我有帮助

文本有问题?我要纠错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