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需与哪些疾病区分
婴儿红斑狼疮的发生与孕妈妈有直截关联.该病通常预后佳,医学界对青年性红斑狼疮尚未有明确说明.该病为自限性疾病,血液异常多在6周内好转,皮损可于6个月内消逝。有报导青春期可成为SLE者,原因尚不清楚。患儿母体多数患SLE或其他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存在RO抗原(干燥综合征A抗原)及La抗原(干燥综合征B抗原)。患儿生后即有症状,主要表现为先天性传导阻滞、狼疮样皮炎、自身溶血性贫血,体内RO及La抗原阳性。
此外,常伴先天性心脏病,各种缺损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皮损的典型表现为鳞屑状和环形红斑,见于暴露部,即头顶、颈及眼睑处,似为盘状红斑。
本病应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组织细胞增生症X,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各种类型的肾脏病,肝炎,心肌-心包炎,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尤须与类狼疮综合征、新生儿红斑狼疮综合征鉴别。
类狼疮综合征其中最常见者为药物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综合征可见类似SLE的一些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察结果,有时难以区别。以下一些情况有助于鉴别:服用有关药物史,性别差异不明显,临床症状轻,内脏受累,肾脏病变,蝶形红斑、口腔溃疡、脱发,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低补体血症均少见,抗Sm抗体和抗n-DNA(FARR)抗体阴性。最主要的特点是停药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征象消逝,再用药时复现。有时抗核抗体存在时间较长,一般预后良好。
1985年,我国第二次全国风湿病会议后,应用电脑和现代免疫技术相结合,制订出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诠断标准,并经国内27个不同地区医学院校或省级医院验证。该标准不仅与美国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十分近似,而且对早期或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更优于美国标准。
198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并制订了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2)光敏感;
(3)口腔黏膜溃疡;
(4)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
(5)胸膜炎或心包炎;
(6)癫痫或精神症状;
(8)白细胞少于4x109/53或血小板少于100X109/升或溶血性贫血;
(9)免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1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现象;
(11)抗Sm抗体阳性;
(12)C3降低;
(13)皮肤狼疮带试验(非皮损部位)阳性或肾活检阳性。
符合上述13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我国对红斑狼疮发病的熟习:
人们熟习事物总要探究原因,认病也是这样,要探求病因。瑶族医者从生活经验中熟习到,气候、水土、饮食、劳累、房室、先天禀赋、虫兽损害、外伤等都与发病有关。此外,还认为中邪亦可致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对病因的一般熟习,与各民族的熟习大同小异。
(一)气候与水土
推荐导读 >> 防范红斑狼疮四步骤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自然界气候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地域,必然会直截或简捷地影响到人体。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瘴疟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的记载,对瘴疟发病与地域关系的熟习已较明确。若气候发生了异常变化或环境卫生不良,而人又不知道趋利避害,就会发生疾病。风和日丽、气候凉爽、令人舒适的季节,人不会生病。若气候反常,或酷热逼人,或阴雨绵绵致湿邪伤人,则会导致脘腹剧痛、欲吐不吐,甚至昏迷的蚂蝗痧;又如,夏季烈日炎炎,而人若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多会发生突发性脘腹剧痛、发热、口渴、全身酸痛、皮肤变黄,甚至昏迷的泥鳅痧等。
(二)饮食
饮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瑶族中有人食五谷生百病之说,这里的五谷泛指食物。认为,五谷原来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人食五谷能使人体得到营养而健壮。如果人体不能从饮食这一方法不断补充五谷,就轻易产生许多疾病。饮食不节支(过多或过少),或过食生冷,或食物不清洁,或食无定时,都会使人生病。
饮食过急、过量,均会影响消化及吸收功能,导致腹满、腹胀、吐酸、呃逆或腹泻等病症。小儿饮食过量日久,会引起疳积、肠疳。饮食过少,则可引起身体消瘦,易受邪气侵袭。过食生冷,可产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饮食不洁,会引起虫症的发生。
(三)劳累过渡
劳动制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形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渐被复杂的技术性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取代,劳动也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合理的体力劳动可以使人们的筋骨结实,血气流通,维持健康长寿。然而违犯生理规律的劳倦却足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过去瑶族人民生活极为贫困,为了生存他们常高强度地劳动,为避战祸他们经常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迁徙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重建家园。持久劳作,失却节支,超出了体力所能承担和支持的限度,使脏腑、筋骨受损,可见形体疲惫、全身筋骨疼痛、筋肉松弛、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夜寐不安等伤力病的临床表现。
(四)房室不节
认为,夫妻同房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一件生活大事,也是维系夫妻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房事应该有所节支,否则诸病丛生。如果生活上不遵循规律,如醉后而行房事,因贪欲过渡使精液枯竭,因过于消耗而使真气散失,这样不从根本上维持精气的充盈,不适时地驾驭神气,而只图一时之快,只能导致精气受到严重消耗,乃至枯竭。再如月痨,妇女产后恶露未尽而行房事,导致身体久不康复、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或男子色欲过渡,可导致不思饮食、骨干肉瘦的色痨病。这些都是房室不节,造成人体正气损伤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五)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即从父母之处所禀承的精气。一向重视禀赋的重要性,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同,人的身体体质有所差异,不同体质的人易患不同的疾病,所以中留传有百人生百病之说。
(六)虫兽损害
瑶族人民多生活劳作在深山峻岭或茂密丛林之中,常会受到各种动物的意外损害,如猛兽侵袭、毒蛇咬伤、蚊虫叮咬、蝎蜂毒刺所导致的损害极为常见,其损害的程度可以导致局部的瘙痒、麻木、疼痛、肿胀、破溃,也可以发生昏迷、抽搐等全身的严重病变。此外,如被狂犬咬伤,还会导致极度恐水、引发特有的精神失常等临床表现。
(七)外伤
日常的生活、劳作或自然灾害,如强力负重、跌仆闪挫、暴力打击、金刃所伤、烧伤烫伤等均可造成局部和全身的损害而发生多种病症。损害常因具体的病因性质而异。常引起皮破肉裂、骨折、脱臼、出血、瘀肿、疼痛,以及由于强烈疼痛、严重失血、大面积烧烫伤所引起的昏迷、高热、抽搐等临床表现,常可导致身体病残,甚至危及生命。
(八)社会病因学考查
人类组成社会,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人类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征之一,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环境而生活。社会环境给人以影响,带来一系列医学问题,就疾病的发生而论,除了以上议论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外,必然还与社会学因素有关。
学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社会根源,认为疾病的发生或因于社会动荡,或因于饥荒战乱,或因于不良社会习俗风尚。瑶族过去有群婚、杂居的生活习俗,因此造成了性病的流行,也为遗传病的产生制造了条件。所以瑶族同胞熟习到这种社会客观病因以后,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瑶族同胞对宗教和迷信也有非凡的熟习,这种非凡的心理积淀对精神、神经疾病有重要影响。过去由于瑶族同胞文化素质较低,科学知识较少,精神依靠于宗教和迷信,这样就有了精神神经疾病的易感性基础(心理基础)。比如说放蛊,关于特定的心理承担人群,这种放蛊是存在的,由于他们心理素质较差,长期担心别人对他实施放蛊而造成心理障碍,终至精神抑郁而得病。中有中邪致病这种说法,实际上它包含一种心理致病的问题。中邪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完全持否定的态度。从科学意义上讲,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而予以否定是有道理的,但从医学意义上讲,从它对人体产生疾病作用上看,却不能简单否定。因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心理,这种民族心理是多重文化因素培育而成的,其中就包含有世世代代留传的宗教信仰问题,它形成了一种非凡的共同遵守的宗教信仰原则,由这种信仰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素质,使它对许多精神性、文化性的这种因素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这种环境下,中邪致病可以是客观发生的,而且治疗这种病使用药物未必有效,所以有时往往经过迷信的形式采取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来解除疾病,这其中无论有它愚昧的一方面,可是正因为愚昧才导致了治疗的有效性,这实际上是在治疗中采取的善意的哄骗所产生的效果。
人们一般轻易理解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重视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却往往忽视了医学科学与社会学的复杂联系。而学在考查和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时却兼顾了种种社会因素,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学的某种合理内涵。
如果上面的介绍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我们的专家在线咨询,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来让我们的我院专家给您进行对话,让广大爱美人士能得到一个更加专业全面的建议。
推荐导读 >> 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编辑: 德华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