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阳光体检

发布日期:2014-11-12 19:37:57 浏览次数:1595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出血 产科DIC以子宫出血最常见,而且常误认为是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延误抢救时间。子宫出血的特征是阴道持续流血不停,出血量多少不一,无血凝块。严重可伴有皮肤出血斑牙龈出血咯血呕血尿血,以及注射针眼和手术切口出血、渗血。

2.循环障碍 由于微循环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量急剧减少,加之失血,使循环发生障碍,血压下降,发生休克,而大量血小板的破坏,组胺和5- 色胺的释放,使微血管收缩,加重缺氧,严重影响主要脏器心、肝、肾和肾上腺功能;心肌收缩受抑制,心功能下降;肾因肾皮质血管栓塞、缺血、缺氧,可以发生坏死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则因肺毛细血管广泛栓塞、出血而发生承认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此可出现神志模糊脉速而无力呼吸困难发绀少尿无尿等症状。

3.起病方式 一般起病快、突然,发展迅速,以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重症妊高征多见。少数因凝血因子缓慢消耗,病情发展较缓慢,出血较轻,如过期流产死胎等。

传统的DIC主要诊断标准。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出血 产科DIC以子宫出血最常见,而且常误认为是子宫收缩不良的产后出血,延误抢救时间。子宫出血的特征是阴道持续流血不停,出血量多少不一,无血凝块。严重可伴有皮肤出血斑、牙龈出血、咯血、呕血、尿血,以及注射针眼和手术切口出血、渗血。

2.循环障碍 由于微循环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量急剧减少,加之失血,使循环发生障碍,血压下降,发生休克,而大量血小板的破坏,组胺和5- 色胺的释放,使微血管收缩,加重缺氧,严重影响主要脏器心、肝、肾和肾上腺功能;心肌收缩受抑制,心功能下降;肾因肾皮质血管栓塞、缺血、缺氧,可以发生坏死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则因肺毛细血管广泛栓塞、出血而发生承认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此可出现神志模糊、脉速而无力、呼吸困难、发绀、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3.起病方式 一般起病快、突然,发展迅速,以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重症妊高征多见。少数因凝血因子缓慢消耗,病情发展较缓慢,出血较轻,如过期流产、死胎等。

传统的DIC主要诊断标准。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重症病毒性肝炎 重症肝炎在临床与实验室检查上与DIC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出血倾向、肾脏损害、肝脏损害、神志意识改变、凝血因子水平低下及血小板减少等。而重症肝炎又是否发生了DIC并发症,在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评估上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两者的鉴别要点。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本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DIC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出血倾向、肾脏损害、意识障碍、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活化、代谢产物增多等。其鉴别要点。

3.原发性纤溶亢进本病极为罕见,可表现为出血倾向,纤维蛋白原极度降低及多种纤溶实验指标异常,须与DIC所致之继发性纤溶亢进鉴别。其鉴别要点有:①微循环衰竭及栓塞表现甚少见;②除纤维蛋白原极度低下外,其他凝血因子减少不明显;③血小板减少不明显,其活化及代谢产物不增加;④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亢进多为阴性;⑤除FPA外,其他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记物如TAT、F1 2及AT-Ⅲ等一般正常。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休克 急性DIC能导致休克,休克的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由于微血栓阻塞微循环毛细血管网的通路,组织灌流量停止,组织细胞坏死可导致休克。也可出现微循环和体循环分流现象。虽然微循环被血凝块所阻,血液可不经毛细血管经动静脉短路回归静脉,临床表现可有正常的动脉压。实际已有组织细胞灌流量不足,所以休克的程度表现虽有不同,如不及时抢救改善组织细胞的灌流量,疏通微循环,再加上不同程度的继发纤溶出血,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循环障碍,不可逆性休克。故DIC发生休克不一定与出血量呈正相关,休克发生迅速,有休克出现早,且不易恢复的特点。

2.脏器栓塞 微血栓可累及1个脏器或多个脏器,微血栓形成的症状,因阻塞的器官的部位范围不同而有别,肾脏DIC的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和少尿或无尿。心脏DIC的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有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肺内DIC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和肺出血。脑内DIC可导致谵妄惊厥甚至昏迷,肾上腺DIC可引致肾上腺皮质坏死出血。垂体坏死出血可导致席汉综合征。

(一)治疗

治疗原则应该标本兼顾,因果并治。

1.去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阻断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是预防和终止DIC的关键。例如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尽早娩出胎儿、胎盘和清除子宫内容物,抗休克,甚至切除子宫。产科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感染性流产、出血性休克等易诱发DIC,故在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基础上,须加深对易发病的认识。与此同时应注意防治酸中毒,改善缺氧。预防溶血

2.改善微循环 改善微循环的灌流量是防治DIC的先决条件,首先应补充血容量,保持微循环血流通畅。适当补充复方乳酸钠液、全血和葡萄糖(右旋糖酐液),增加血容量可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高凝状态、促使凝聚的血小板、红细胞疏散,特别是右旋糖酐有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但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4万,虽扩容疏通微循环效果好,但有严重出血倾向时,以选用中右旋糖酐70(分子右旋糖酐)为宜。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也要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避免应用一切促血液凝固的药物,如血管收缩药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大剂量有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

3.肝素的应用 肝素是常用而有效的抗凝剂,作用是阻断凝血过程,防止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但对已形成的微血栓无效。

(1)适应证:诊断明确的DIC,病因不能迅速控制时,应立即使用肝素,越早越好,应用在血液呈高凝状态,有下列症状结合化验室检查,在症状出现10min,1h内用肝素效应最好。

①血小板下降150×109/L以下,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

②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取血血液黏滞,血压下降。

③顽固性休克,休克与失血不成比例。

④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迅速下降,持续性血管内凝血。

⑤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持续性出血不止,出血不见凝血块。

(2)禁忌证:

①有显著的出血倾向或潜在的出血病。

②结核空洞出血、溃疡病出血,有出血倾向的严重肝病或高血压脑病

③手术后短期内,或有巨大的出血创面未曾完善止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已过渡到纤溶亢进阶段。

(3)产科并发症中肝素的应用:结合产科DIC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产后有巨大的胎盘剥离面,是否适用肝素。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总结报道,对前述诱发DIC的几种产科并发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