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黄疸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4-11-29 20:52:51 浏览次数:1595

在肝胆科门诊经常有患者因尿黄,皮肤、巩膜发黄而来就诊,那么人体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而黄疸又与哪些疾病有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崔丽安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叫黄疸: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总胆红素正常值20.5umol/L或1mg),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发黄。一般总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我们肉眼就可以见到黄疸。总胆红素小于5 mg为轻度黄疸,总胆红素5-10 mg为中度黄疸,总胆红素大于10 mg为重度黄疸

胆红素来源于胆汁,而胆汁又由肝脏分泌。那么胆红素在人体是如何代谢的:

1、胆汁的生成与排泄:胆汁来自于肝脏,正常人肝脏每24小时生成和分泌1升胆汁,相当于2斤水。胆汁的主要成分有两种:胆酸和胆红素。

⑴胆酸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胰酶的分泌,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防止胆石形成;刺激胆汁分泌和肠蠕动,将体内代谢的废物:如某些代谢产物(胆红素、胆固醇)及经肝生物转化的非营养物,药物等代谢产物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⑵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是衰老的红细胞的代谢产物。衰老的红细胞,分解产生(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成(直接)胆红素,进入胆管,随胆汁排泄到肠内,在结肠的作用下,转化为尿胆素,大部分(300ml/天)随粪便排出(粪胆素),小部分(0.4-3ml/天)入血液,一方面经肾脏排出(尿胆素);一方面被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在肝脏进一步代谢。

2、胆汁的代谢:肝细胞产生胆汁,经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到达肝总管。不进食时,入胆囊储存;进食时,经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腔,进行肠道脂类的消化吸收。

根据黄疸的发生机理,我们将黄疸大体分为三类:

1肝细胞性黄疸:人体的肝脏是制造、处理胆红素的“机器”,它极易受病毒、细菌、药物、毒素等因素的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坤中毒、营养不良等。一旦肝脏受损伤,肝细胞破坏较多,不能很好的参与胆红素的代谢,就会使胆红素增多。(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双相升高)。

2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增多,致使大量间接胆红素入血,而超过肝脏正常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肝脏没有能力全部处理掉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这好比流水生产线的第一道工序,原料堆积过多,产品也就会相应增多。临床多见于输不同血型的血引起的黄疸、溶血性贫血、败血症新生儿黄疸

3阻塞性黄疸:包括肝内阻塞(如肿瘤、胆汁郁积);肝外梗阻(如结石、胰头癌、壶腹部癌肿)。导致胆道阻塞,使已加工好的结合胆 红素(直接胆红素),不能排到肠中,反流入血,形成黄疸。临床多见于结石、炎症、寄生虫、肿瘤阻塞,有时是胆管受到挤压。

所以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一旦出现黄疸,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请医生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