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新生儿黄疸家长不要慌 焦点新闻 南方网

发布日期:2014-11-21 14:22:39 浏览次数:1600

“都两个星期了,宝宝的黄疸怎么还不退,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呀?”方先生抱着出生半个月的儿子着急地问医生。由于方先生夫妻俩看了不少育婴书,他们知道新生儿出现黄疸是很正常的,但是已经超过书上说的时间了,怎么还不退呢?他们开始有些担心了。

李志光告诉记者,像这种情况,如果小孩精神状况都很好,吃奶、睡觉、大小便也没有异常,那么就不需要太担心,照两天蓝光就好了。因为每个宝宝自身情况不同黄疸消退的程度也不同。

“其实,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是很常见的现象,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李志光认为,家长也无须太担心,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

为什么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呢,李志光解释,这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产生较多,而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以及白眼珠等部位发黄。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两个星期后可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李志光说。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无须太担心。

黄疸不重的新生儿,多晒太阳,能起到退黄的效果。但由于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应避免直接暴晒。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此外,还应该多给宝宝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以便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宝宝排便次数,让宝宝依靠肠道系统自行排出胆红素。同时要勤喂奶,让宝宝喝饱奶,因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

“如果出现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有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情况时,便不可再掉以轻心。家长要及时送医。”李志光提醒,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积极治疗: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从皮肤上看,孩子的皮肤呈柠檬黄或胡萝卜黄,都应该是病理性黄疸。仅脸部、躯干发黄为轻度,黄过膝盖到脚是中度,手心、脚心都是黄色就属于重度了。”李志光表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母亲患肝炎地中海贫血、肠道病,孩子有宫内感染等,有的则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

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所以当小宝宝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李志光提醒说。

“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新生儿黄疸,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李志光介绍,这就是母乳性黄疸了。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出生后4—

5天出现,逐渐加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一般说来,早发型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要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因很少引起核黄疸,可以通过光疗和停喂母乳加以控制,家长不必太担心。一般停48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1—2天。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来说,如果准妈妈怀孕的时候没有患什么特殊的疾病,孩子在出生之后没有出现窒息或者严重的感染,也没有早产或者是低出生体重等,健康宝宝出现黄疸往往是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多与母亲自身患有疾病或宝宝患有疾病相关。所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

妊娠期间,准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准妈妈在孕期防止弓形虫、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宝宝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庄瑞玉)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87373397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