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妊娠合并淋病

发布日期:2014-11-23 21:09:09 浏览次数:1600

介绍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近直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首位。淋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肾形成双排列,对腺上皮有亲和力极易侵犯,常隐匿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

最新文章妊娠合并淋病有哪些症状?

妊娠合并淋病是什么?

妊娠合并淋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妊娠合并淋病有哪些表现?

妊娠合并淋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妊娠合并淋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妊娠合并淋病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妊娠合并淋病应该如何预防?

妊娠合并淋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孕妇感染淋菌并不少见,约占0.5%-7%。妊娠期任何阶段的淋菌感染,对妊娠预后均有影响。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管炎,可导致感染性流产与人工流产后感染。妊娠晚期易因淋菌性宫颈管炎使胎膜脆性增加,极易发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使孕妇发生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分娩时出现滞产。对胎儿的威胁则是早产和胎儿宫内感染。有资料报道早产发病率约为17%。胎儿感染易发生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导致死胎死产。产后常发生产褥感染。胎儿幸存经阴道娩出,可以发生新生儿淋菌结膜炎肺炎,甚至出现淋菌败血症,使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淋菌感染的潜伏期为1-14日,故新生儿淋菌结膜炎多在生后1-2周内发病,可见双眼眼睑肿胀,结膜发红,睫毛粘在一起,睁眼时流出脓性分泌物,局部加压有脓液溢出。若未能及时治疗,结膜炎继续发展,引起淋菌眶蜂窝织炎,也可浸润角膜形成角膜溃疡、云翳,甚至发生角膜穿孔或发展成虹膜睫状体炎、全眼球炎,导致失明

病因妊娠合并淋病病因一

直接性接触传播:直接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淋病大多会发生在有多性伴侣、淫乱史等人群身上。

妊娠合并淋病病因二

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指通过接触到淋病患者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浴巾、坐盆、内衣物等,因为在这些日常用品上会存在有患者遗留下的淋球菌,接触这些用品很容易导致淋病的出现。

妊娠合并淋病病因三

生育传播:当淋病患者自身疾病没有完全治愈时,这个时候发生性生活、生育等都会将病菌传染给对方以及腹中胎儿

检查1.取尿道口、宫颈管等处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在多核白细胞内见到多个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2.分泌物培养是目前筛查淋病的金标准方法,可见圆形、凸起的潮湿、光滑、半透明菌落,边缘呈花瓣状。取菌落做涂片,见典型双球菌可确诊。

鉴别一、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和分解尿素支原体感染所引起,其潜伏期较长,尿道炎症较轻,尿道分泌物少,分泌物查不到淋球菌,有条件的可作衣原体、支原体检测。

二、软下有不洁性交史,由Ducey链杆菌感染引起,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外生殖器有多个痛性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口红肿、剧痛,分泌物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棒状链杆菌。

三、非特异性尿道炎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如导尿或留置导尿管,以及泌尿生殖道或邻近脏器炎症等,分泌物检查可见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

并发症(1)子宫内膜炎:一般发生在有淋病而经过生产或早产的妇女,病人有白带增多腹痛、子宫肿大疼痛,急性者体温升高。

(2)输卵管炎:常在月经后2~3大发病,病人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呕吐、下腹部和腰部有阵痛,可放射到会阴部。白带多而带脓血,触诊时下腹两侧有触痛,可摸到有压痛的小肿块,子宫也有压痛。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成为慢性输卵管炎,可引起宫外孕,输卵管因发炎后可致粘连,积水或积脓,两侧均发生者可导致不孕。

治疗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原则。淋病孕妇主要选用抗生素治疗。鉴于我国产青霉素酶淋菌已超过5%,故目前基本不将青霉素列作为首选药物。通常苜选头孢曲松钠1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并加用红霉素0.5g,每日4次口服,连用7-10日为一疗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改用大观霉素2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并加用红霉素,剂量、用法同上,7-10日为一疗程。孕期禁用喹诺酮类药物。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疗程治疗结束后,需复查淋菌是否存在,连续进行3次宫颈分泌物涂片及淋菌培养均为阴性始属治愈。若治疗一个疗程后淋菌仍为阳性,则应按耐药菌株感染对待,及时更换药物。

预防在淋病高发地区,孕妇应于产前常规筛查淋菌,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作一次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淋菌,推荐进行淋菌培养,以便及早确诊并得到彻底治疗。淋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应预防用药,青霉素10万u,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红霉素眼膏涂双跟,每日至少2次。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可以发生播散性淋病,于生后不久出现淋菌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相关疾病脑膜炎关节炎肺炎败血症腹膜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分娩流产失明淋病肿胀羊膜腔感染综合征虹膜睫状体炎淋菌性结膜炎眶蜂窝织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