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今日发行

发布日期:2014-10-24 04:11:35 浏览次数:1595

▶由马尔克斯授权版本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今日发行。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首发式昨日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田泳

昨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首发式。记者在首发式上获悉,本月28日,由马尔克斯授权版本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将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店同步开始销售。

首发式上,深受拉美文学和马尔克斯影响的著名作家余华、曾拜谒过马尔克斯的外国文学专家陈众议、《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文版译者杨玲博士、学者止庵等嘉宾和现场读者一起分享了阅读马尔克斯作品的感受。据出版方介绍,《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译本是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不仅是国内首次正式授权,也是第一次全译本出版。

最伟大的爱情故事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等一系列作品一举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并被世界文坛誉为“作家们的作家”。而此时《霍乱时期的爱情》已在创作中。获奖之后,由于大量的访问,马尔克斯被迫中断了一段时间的创作,1985年这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该书西班牙语版的首印量则是《百年孤独》初版时的150倍。这部小说让全世界的读者怦然心动,因为它代表一个完全不同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他不再写权力,而是写爱和爱的力量。它带给评论家和普通大众纯粹的阅读体验。而美国《纽约时报》则称“这个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是世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马尔克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有两本书使我写完有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一是《百年孤独》,再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他本人也曾说这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中描写的某一时段的爱情,其实是他父母的爱情。

与《百年孤独》的创作手法迥然不同,《霍乱时期的爱情》采用了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风格。小说讲述一个男人和女人真心相爱的故事。他们20岁时未能结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太年轻,错失良机;经过人生的种种曲折,到了80岁仍然难结良缘,因为他们又觉得自己太老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一部充满眼泪、叹息、渴望、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书中穷尽世间爱情,洞穿爱情真相,并且充满了对生活的渊博思考。

新译本“基本是直译”

著名作家余华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阅读的马尔克斯的第二部小说,和读《百年感受“非常不同”。回忆当年,他感慨地说:“《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叙述太从容不迫了。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震撼人心,那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深入人心。”同为作家,他认为,世上最难写的是爱情。“你可以写一个很受欢迎的爱情故事里的人物,但那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爱情故事。”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能把一个故事推向一个高潮,但更伟大的作家是知道如何让这个高潮完美收尾。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在叙述到一百多页的时候,用一个冰冷的眼神让一段仿佛连生死都无法阻隔的爱情消亡:“让‘轻’建立在‘重’之上,这个‘轻’比‘重’还重。让如此强烈的爱情毁灭的只有他们自己,非常了不起。对这样的作家只能致敬,这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此次由马尔克斯授权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由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年轻的女老师杨玲担纲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所长陈众议谈到这个新译本,不无感慨地说:“杨玲的翻译让我很惊讶,我刚刚参加完第二届汉家大会,深知翻译这活儿,不是人干的。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是带着手铐脚跳舞,译好了人们会说这是作家的功劳,稍微有点自己的个性又会遭人诟病。而这个译本的文字比我想象的要成熟。老译本不坏,但这个新译本更好。”他认为,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是精心构思,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则是马尔克斯的率性之作,新译本把这种风格和神采传达得更好。

作为本书的译者,杨玲也介绍了自己的翻译“基本是直译”,她认为过多地使用成语会使原作中一些鲜活的东西流失。而对于文中大量出现的动物、植物、服饰的名词,她也查阅了大量拉丁文、英文资料,以求精准。她说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刻意要保持的,就是语言的节奏。她说:“之前马尔克斯在一次采访中也说过,他说‘作家要一直保持一种节奏,如果你失掉这种节奏,读者就会不停地眨眼睛,最后就会疲倦,说明读者已经开始放弃这本书,那就是作家最大的失败’。翻译过程中,我只能试图做到这一点,希望达到作者的80%,真正完美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