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检验检疫部门严防越南霍乱疫情传入纪实
边境线上筑“长城”——广西检验检疫部门严防越南霍乱疫情传入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2007-12-06 07:39:00
今年10月以来,越南北部等10多个省市先后出现霍乱疫情。11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公告,加强对来自越南的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和邮包实施检验检疫。
据广西检验检疫局收集的越南卫生预防局发布的信息,截至2007年11月13日,在越南河内、海防、胡志明、海洋等14个省市共发生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症状为主)1600多例,其中204例已确诊为霍乱。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及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广西局于11月14日发出紧急通知,加强对各口岸尤其是沿边、沿海、空港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防止霍乱从广西口岸传入我国。
11月13日至19日,广西局卫生检疫处副处长张王夫率督察组,深入东兴、防城港企沙、凭祥友谊关、浦寨、水口、龙邦、平孟等口岸和边民互市点,督促、检查和落实各边境口岸分支机构霍乱疫情防控工作。张王夫告诉记者,为确保口岸安全,广西局各口岸分支机构加强了对来自越南的入境旅客、入境船员和往来于中越边境地区边民的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等工作,做到了五个加强:即加强健康申报工作,加强检疫查验工作,加强霍乱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越南霍乱疫情发展的有效监控,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同时,根据中越卫生检疫会议纪要的规定,加强了与越南边境卫生检疫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越南霍乱疫情的最新发展情况,共同抓好两国边境的疫情防范工作。
加强现场检疫
筑牢疫情防线
连日来,广西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要求,加强口岸检疫查验工作。
龙邦局筹备处对来自越南的交通工具、货物做到批批查验、批批卫生消毒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到越南茶岭口岸卫生检疫部门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和趋势。据了解,本次霍乱流行,源于食用了河内产受污染的虾酱,现已封查生产源,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东兴局在边民互市点查获不合格进口红牛饮料1批、120罐,截获食品标签不符合要求的越南产方便面1批、7箱,牛奶1批、48瓶,从1批、100件、1.64吨越南产绿豆糕中检出大肠菌群含量1500MPN/100g,远远超过﹤300MPN/100g国家卫生标准限量。
凭祥局对134批、2741.9吨从越南进口的鲜龙眼进行检验检疫中,检出两批次共34吨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其二氧化硫含量分别为每公斤85毫克和每公斤213毫克。
水口局对从那花互市点入境的越南产龙眼干、荔枝干38批、共760吨进行检验检疫,其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6批、120吨。该局对以互市贸易方式入境的木薯干片进行检疫查验时,发现其夹带有越南产红牛饮料,数量为18件、100公斤,货主无法提供货物的相关审批证件。
防城港局进一步加强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口岸卫生监管工作,共消毒来自疫区交通工具652艘次,鞋底消毒4053双,生活垃圾消毒处理1460立方米,封存来自疫区的冻猪肉10千克。
广西局副局长张祖昌对记者说,为预防霍乱疫情从广西口岸传入,广西局在各口岸特别是边境口岸启动了边境口岸疫情疫病防控机制。目前,广西检验检疫机构对越南霍乱疫情的快速应对措施已在各口岸有条不紊地开展,至今未发现越南霍乱疫情从广西口岸传入。
霍乱可防可治
宣传教育需加强
据广西局卫检处处长谭勇介绍,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无明显腹痛性吐泻、米泔样大便和由此引起的体液丢失、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身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及低钾综合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病死率甚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若能及时、足量、正确地补充液体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即使是重型患者,预后很好。由于该病起病急、传播快,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种之一,也是我国法定检疫传染病。
谭勇说,霍乱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霍乱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谭处长说,霍乱的预防必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
针对赴越人士的担心,广西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主任夏福明说,对霍乱不必惊慌,前往越南经商、旅游、学习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卫生,不与病人接触即可以防止染病。目前,也可使用霍乱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我国研发的新型口服rBS/WC霍乱疫苗(胶囊型)已经在出入境人员中广泛使用,其安全性较好,除对霍乱有预防作用外,同时可使产毒性大肠杆菌所致腹泻的发病率降低70%,可在3个月内预防旅行者腹泻,保护率达86%。
(《中国国门时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