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邪恋正虚
发布时间:2008-01-04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24人关注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世界传染病,它具有潜伏期长,病程缠绵,病情多变,症状隐匿,治疗难度大,易转为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特点。迄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根治药物。近年来国内肝病专家越来越多地转而重视中医药的治疗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的辨治谈谈肤浅体会。
正虚邪恋,邪毒虚瘀为病因病机要点
乙型肝炎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低下,即正气虚弱,肝脾肾功能受损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乙肝病毒感染后,不当时发病,而是蛰伏在体内,遇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遂,感冒醉酒等正气受损时发作,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用常法治疗难以致效来看,乙肝病毒属中医的疫毒、邪毒、伏邪的概念,它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又具有较长潜伏性和嗜肝性,所以说正虚邪恋为发病基础。
乙型肝炎急性活动期,多表现为邪毒炽盛,湿热蕴结之侯,其湿热壅毒与一般的湿热、湿毒证有所不同,表现在这种湿热壅毒比一般的湿热湿毒证更为缠绵,更难以清化,它有专入肝脏的选择性,在慢性恢复期或隐匿期多见肝脾肾正气亏损的表现,常因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失治误治等诸多因素,内伤肝脾肾之气血阴阳,使邪毒草入侵,尤以脾肾为主。故此本人认为乙型肝炎其病在肝,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从病情演变阶段而言,初在脾,先传肝,后在肾,终则致正虚邪恋或气血阴阳皆虚的结局。
肝为藏血之脏,肝受病则气先郁滞,继而络脉阻滞,久而成瘀。现代医学所谓肝组织损伤,微循环障碍,肝血流量低下,血液浓稠度粘稠度和聚集性增高等均与久病人络久病多瘀的病理变化相似,所以说气血失调,血瘀络阻是乙型肝炎发展的必然转归,也是本病自始至终的病理变化。
综上,病的病理机制不外邪毒炽盛,正气亏损,正虚邪恋,血瘀络阻,可概括为邪、毒、虚、瘀四个字。
补虚解毒,调理气血为治疗要点
抑制乙肝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功能为现代医学治疗乙肝的主要方法,中医总的治则为扶正祛邪。祛邪即祛除疫毒,邪毒,扶正即调补脏腑气血功能。我们提倡以中医的宏观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微观研究的论治原则,在具体治法上采用辨证论治,固定复方,单味药的选择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固定复方为基础,结合辨证论治,单味有效药的选择。
1、解毒祛邪
适于急性期以邪实为主,目的是清除病因。邪毒不能彻底清除则病难求痊愈,由于病邪为疫毒、邪毒、伏邪,邪伏血分,所以要选用入血解毒药,以甘寒凉血解毒之品效佳,如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田基黄、板兰根、蒲公英、金银花、半枝莲、虎杖等。偏湿热选加茵陈、金钱草,血分热炽选加茅根、紫草、丹皮、小蓟、赤芍。注意少用或忌用苦寒药,苦寒药易损伤脾胃,冰凝气血,不利毒邪清除,故不宜久服。
2、补虚扶正
运用本法的目的是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病毒的清除。关健是辨认虚在何脏,以及阴阳属性和程度。一般言本病虚大多在脾肾。从临床观察,本病共同的症状是胃呆纳少,神疲乏力。如果能及时抓住脾气亏虚这个关键,采用健脾益气之法,则土肥而木荣,既可堵肝木之乘,又可滋养肝木而遂其疏泄条达之能。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久病及肾肾与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温补脾胃,滋养肝肾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面。益气健脾用参茂术草,滋养肝肾选肉灰蓉,仙灵脾、桑寄生、构杞、巴戡,养血柔肝宜当归,白芍、生熟地黄、何首乌、黄精。由于本病在正气不足之处往往存在邪毒留恋,所以不可唆补,不可误补。
3、调理气血
运用本法的目的是改善肝脏微循环,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其内容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两方面,但以后者为主,因肝为刚脏应柔,肝藏血宜养,理气药多辛香燥烈,乃肝家所忌之品,一般不宜多用久用,以免耗伤气阴,活血化瘀是针对瘀而施治,乙肝病延旷日,肝组织损伤,微循环障碍和纤维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液浓稠度增高等瘀血征象明显,运用活血化瘀法可减少病变部位的缺血,改善肝脏营养及氧气供应,防止肝细胞的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软缩脾脏,降低静脉高压,在临床上部分慢乙肝患者无明显的血瘀见证,但实际上已存在络阻血运障碍,故尽早恰当的加人理血之品,一则有助肝气舒畅,二则改善微循环防止血瘀证的形成,所谓活血化瘀不嫌其早。一旦瘀血形成,如肝脾肿大,青筋暴露等证出现,则治疗难度就更大。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轻则丹参、当归、泽兰叶活血通络,稍重则选桃仁、赤芍、地龙、郁金、川芎、大黄等活血化瘀。瘀积形成则宜水蛭、土元、鳖甲、山甲、三梭、莪术等破血软坚。应用本法要结合补虚法,采用补血活血,益气活血,柔肝行瘀等消补结合,所渭缓中补虚,肝病宜曲宜缓。
4、改善肝功能及微观病理变化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提示肝脏有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细胞内转氨酶被释放到血液中去,如升高达400u~500u以上,说明热毒亢盛,正气尚足,宜茵陈、公英、虎杖、兰根、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阻遏邪势,俟邪势稍杀则正气足以祛邪外出,若长期波动在200u~300u,时好时坏迁延不愈,则为热毒残留,邪虽不盛,但正气已虚,当以扶正兼顾祛邪,阴虚选枣仁、构杞、女贞子,气虚者参芪术草,阳虚仙茅、仙灵脾、五昧、巴戟。尚有部分表现为湿重瘀热者,当以利湿活血法。高血清胆红素,则重用赤芍、大黄、虎杖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退黄。浊絮异常,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所致,应在补气养血,健脾补肾的基础上配合凉血活血之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本人习惯以重用黄芪加地龙而收效,其它如仙茅、巴戟、鳖甲、当归、丹参等均可随证选用。血脂增高者可配合清肝利胆,化滞消痰之品,如金钱草、决明子、山楂、郁金、泽泻、青黛等。血小板偏低伴出血者加三七、阿胶。病毒复制期应重用甘寒凉血解毒药,e抗原属乙肝抗原部分中的中心构成部分,e抗原阳性说明肝病严重,具有传染性,转为慢性肝硬化的可能性大,对e抗原的转阴,除用大剂清热解毒外,可用仙茅、仙灵脾、黄芪、蜂房、巴戟、猪苓、丹参、桃仁等助阳通阳益气活血药,则有助于e抗体的出现,而e抗体的出现则能使e抗原转阴,促使肝病痊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