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还要看方法
治疗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还要看方法
来源:肿瘤之家时间:2011-04-23
摘要:对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e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国内外专家多主张采用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因为ARMM远位转移率极高,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一直有争论。手术分为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或局部
对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e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国内外专家多主张采用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因为ARMM远位转移率极高,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一直有争论。手术分为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或局部广泛切除(WLE)。有人认为虽然Miles手术对控制局部复发有利,但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并不比局部扩大切除优越。因为ARMM外科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因而提出局部扩大切除可替代Miles术,成为ARMM手术治疗最恰当的方式。
近来一些报道显示同样的结果,认为由于复发率高,APR术与WLE术比较,在总的生存率、无瘤生存及复发方式上,前者没有优势。但有专家认为这两种手术方法对疾病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疾病的全身性快速进展掩盖了APR对局部复发控制的优越性。由于肛管直肠血运丰富,因而,本病早期易发生腹股沟、闭孔、髂内外动脉旁、肠系膜下动脉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局部切除术后易复发与转移,5年生存率甚低。由于本瘤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下段肿瘤,早期即易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故一经确诊应尽可能早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要求在距病变3.0cm以外,广泛彻底切除,以免术后复发。本人认为APB术式是目前本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只有在极小部分能确定病灶局限、无局部浸润的患者才选择WLE(一般肿瘤1cm)。APR能控制肠系膜淋巴结的转移,做到更广泛地切除直肠、肛管,使边缘的癌肿切除更彻底,获得更低的局部复发率。关于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专家认为只对有腹股沟淋巴结长大者施行APR及该处淋巴结的清扫。
化疗、免疫治疗对巩固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尽管临床应用化疗,但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疾病的复发主要发生于手术后的前24~30个月内,盆腔复发性较大,因此术后2年内常规进行CT、MRI等检查十分重要。由于肺、肝转移率较高,术后常规作X线胸片、腹部B超、CT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等检查也有意义。对临床转移灶,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局部切除,但本病转移最常表现为大的盆腔肿块或弥漫性双肺结节病灶。对不能手术切除转移灶的患者应进行化疗。经化疗后部分患者的CEA水平有下降,大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得以减轻。本病的预后极差,有的报道此病的生存率不完全相同,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10%。多数报道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是疾病的分期,与肿瘤的大小和深度直接相关,而性别、年龄、种族、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不影响预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