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都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病症状
“我们有一位患者,以前一直当单纯的哮喘治的,治了很多年,但症状得不到改善,经常半夜里突发哮喘。”据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江苏省消化内镜副主任委员范志宁教授介绍,那位患者辗转治疗多年,最终被医生推荐找到自己就诊后,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病。“他的哮喘是胃酸反流呛到气管引起的,虽然症状是哮喘,但病根在反流性食管病,把反流性食管病治好了,他的哮喘也就好了。”范志宁表示,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走错门”的反流性食管病患者,还有的会出现胸痛,结果被误诊为心脏病;有的患者出现咳嗽,结果被诊断为咽炎等。“有的小孩小时候患上哮喘,长大了却好了,就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哮喘是反流性食管病导致的。”范志宁补充。
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袁耀宗教授表示,虽然现在没有权威统计临床上有多少比例的患者“走错门”,“我认为对整个胃食管反流病而言,可能有15%-20%的患者在最初的时候跑错门。也就是说他表现为咽喉不舒服,表现为慢性咳嗽,或者哮喘,或者是胸痛。”
据了解,为帮助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最新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数据,胃食管反流病关爱行动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武汉六个城市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调查。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刘新光教授介绍,通过对2.2万多位主要在40岁到50岁人的调查,发现该病的患病率是很高的,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超过10%,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一个原因是患该病的人真的多了;第二个是由于我们的认识提高了,检出率也高了;另外对一些过去误诊的患者,也给出了正确的鉴定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调查结果也显示,67%的受访者有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中有13.4%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但主动就医率却不足10%。同时,国内有超过6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正默默忍受着该病的严重困扰,如果患者不能尽早地得到正规治疗,并发食管狭窄以及食管腺癌的潜在风险将会增高。
之所以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在上升,范志宁分析,这和精神压力、高脂饮食、肥胖等都有关系。范志宁解释,胃肠道的运动,从上到下是受神经支配的,神经支配一紧张,就会造成反流。
袁耀宗教授介绍:“众所周知,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是烧心和反流,是一种高发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有60%的患者属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存在烧心和反流的症状,但在内镜下呈阴性,这类患者极易被漏诊。”
为此,袁耀宗指出,应提高大家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关注度。袁教授还介绍道,“在本次中华医学会全国消化病年会上发布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在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同时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时,应该合并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予以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标准治疗(8周治疗时间),较2周的治疗时间而言,这可以为患者带来更高的治疗成功率。”不过,范志宁教授补充道,如果药物治疗6个月还是没有效果,可以接受手术干预。
最后,与会专家提醒,冬季反流性食管病容易复发,因为冬季大家胃口好,活动少了。所以,对于已经明确有这种症状的患者,切忌吃得太饱,特别是应该控制晚上的饮食,还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
来源网址